《碧玉簪》剧照。祖忠人摄
“她是熠熠生辉的神秀英,活兰贞,也是《红楼梦》中八面玲珑的凤辣子,是隐忍的祥林嫂,是高贵的崔莺莺,也是深明大义的窦皇后……”伴随着联唱《岁月流金》,“我是风儿你是沙”——纪念越剧宗师金采风专场演出昨晚在宛平剧院举行,全国优秀的“金派”弟子及传人齐聚上海,在这座戏曲大码头、越剧的发祥之地为观众带来经典剧目演绎。
为了这次纪念演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派”传人谢群英从杭州来到上海,先是作为特邀嘉宾出演了上海越剧院出品的《碧玉簪》,昨晚又带来《杨贵妃》中的“马嵬坡自缢”选段。越剧迷们都知道,“杨贵妃”是金采风生前塑造的最后一个角色,也是和丈夫、著名越剧导演黄沙共同合作的最后一部戏。谢群英还记得,老师为了80岁专场演出特地为她辅导了这段戏:“老师告诫我,你唱的不是旋律,而是人物的情感,唱腔是为角色服务的。”在金采风的心里,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顶顶重要的事情。2012年谢群英收下第一个学生,当时已83岁的金采风特地赶去杭州见证了拜师仪式。“去年年初,我带着第三个学生去了老师家”,回想起和恩师的最后一面,谢群英仍不禁红了眼眶,“老师晚年经常和我通电话,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多上台演出,多教学生,把‘金派”艺术发扬好。”
自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起,在金采风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演出了一批传统戏,还主演了现代戏《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绣花女》以及新编历史剧《汉文皇后》《三夫人》等。“金派”名家黄美菊在演出中带来《汉文皇后》选段。自1997年正式拜师以来,黄美菊从金采风手里接过多部大戏,“一个字、一个腔、一个咬字的尖团音,老师都精益求精。去年十月,我拍摄了《汉文皇后》越剧电影,遗憾老师不能再为我进行指导,希望这部作品能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
在将近5000字的《晋书·王羲之列传》里,王羲之与东晋年间“琅琊王氏”中大多数成员一样,是以一位士族政界人物的姿态出现的。
是有意还是巧合,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与新近东一美术馆举办的来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都以波提切利打头,隐含着人们对这位文艺复兴早期画家越来越多的喜爱。
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