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一种呈玻璃态的无定形体,熔解的玻璃经过迅速冷却(过冷)而成形,虽为固态,但各分子因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仍冻结在液态的分子排布状态。玻璃一般而言是透明、脆性、不透气、并具一定硬度的物料。之所以让我对玻璃产生极大兴趣是源于我去中国的一次经历。我妈妈是一位艺术工作者,她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去到中国的山东,东方玻璃的发源地—淄博市的一个玻璃工坊,开展她们的玻璃创作,当我看到一个“大火球”在艺术家的手中变成一件件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时我震惊了,太奇妙的过程了。
我爱上了玻璃,不仅仅是因为它无以伦比的美,还有它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从一个“大火球”的玻璃坯到最终的成品,这期间由于制作手法的不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和人工着色的变化,每一件玻璃都会有一万种可能的呈现,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这个过程让我很兴奋。而且通过我初步的了解,玻璃它是个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破碎后的玻璃残渣通过燃烧可以形成新的玻璃坯,不消耗更多的地球资源,同时也不给地球增加负担,所以我决定在我有限的知识范畴内更深入的去了解玻璃,学习它的历史、知晓它的属性,参与它的未来。
于是我在家人的帮助下,在一位中国艺术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我探索东方玻璃的文化之旅,我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观察者的视角,认真详细的了解东方玻璃文化,并以我为载体将东方玻璃文化带到北美,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方手工玻璃,更希望以我的一举之力将东方玻璃文化与西方相融合,找同寻异,从而让世界爱上玻璃。我们以东方玻璃发源地的玻璃工厂—西冶工坊为了解东方手工玻璃的一个剪影,深入的走近玻璃。
玻璃在这个世界上出现早在5000多年以前,公元前1500年左右人类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玻璃容器。西方的玻璃是15世纪在意大利盛行,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制造尤为具有代表性,其出产的玻璃质地纯净,堪与天然水晶媲美。
东方的玻璃也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于1982年在中国山东省的博山发现了一座元末明初的烧制玻璃的火窑遗址。
我有幸探访此地传承古法的玻璃工坊—西冶工坊,东方古代的玻璃称之为“琉璃”,大概范指手工制作出来的玻璃,也就是说琉璃是狭义上的玻璃。
东方琉璃工坊的一天是从早上八点工厂的大铁门被拉开的那一刻开始的,铺面而来的热浪是唤醒玻璃匠人的“第一杯咖啡”。烧制玻璃原料的炉子是24小时不熄火的,只是在夜里不生产的时候会调小一些火势。往往第一个开始工作的匠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师傅,他要负责把当天生产用到的玻璃原料根据基底颜色调配好后放入不同的熔炉中烧制,并在每个炉旁标注好此炉原料的颜色,以便于其他匠人分辨。
八点三十分所有匠人到达工作岗位,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兴旺,好多手工玻璃匠人不愿意来工坊上班了,他们更愿意把他们的传统制作手工玻璃的技法通过直播间、短视频等方式在网上展示给观众,从而获得网友的打赏、虚拟礼物等收益,有的这样一天下来远比在工坊做工赚得多,可是这种新生模式能推动手工琉璃这种传统技法走多远,谁也不知道。当然相对于直播间里舒适的环境,九点钟的工坊已经宛如一个大烤箱了,匠人们也纷纷拿起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了。据工坊负责人介绍,他们最好的时候是先拿到订单,根据客户指定的样式进行生产,虽然这样的工作毫无创作感可言,也非常的枯燥,但对于工坊和匠人们来讲都是最有保障的,只要他们将玻璃制品与订单样品做到一比一还原,交付时就能拿到报酬。当然大部分的生产模式是匠人们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传承的传统技法创作玻璃工艺品,工坊的营销部门会把这些玻璃艺术品放到线上、线下的各大销售平台上展示出售。琉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砂、碱粉、金属着色剂等,按照规定的比例配料,经过搅拌、过筛等工序后,放入火炉,经过1400度、16到17个小时的烧制溶化,变呈现了玻璃最初的形态一个“大火球”,工匠人称之其为“玻璃坯”。用一根空心的铁棒将很软的玻璃坯挑起,就可以对其进行人工增色制作了,这道工序大大增加了玻璃艺术品的观赏性。具体步骤就是把工业着色剂和不同色彩的玻璃小碎块按照艺术家想呈现的颜色搭配摆放在一块钢板上,将烧红的玻璃坯通过滚动的方式沾取着色剂和彩色玻璃小碎块后再入火炉进行二次烧制,使其与玻璃坯融为一体。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