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又是一年贺岁档,乱红飞过秋千去(2)

2016-12-08 15:07: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徐克摒足了劲道做的另一部电影,是春节上映的《西游伏妖》。按说不该对这电影有任何怀疑的,导演徐克+监制周星驰,本可以是双保险的组合。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到《西游伏妖》,周星驰的身份无论主演、导演还是监制,不变的是他对《西游记》刻骨铭心的爱,天可怜见。徐克其实是个颇有局限的导演,编剧、选角、指导演员,都不是他的长处,但论视听设计,华语导演里实在找不出能和他抗衡的。周星驰搭档徐克,是一个尽最大可能取长补短的组合,让人提心吊胆的是那个怎么看都不太靠谱的演员阵容。那么问题来了:某位深陷荷尔蒙丑闻的花样美男主演,扛得住么?

整个贺岁档最重量级的《长城》,同样因为主演的人选,没上映就被吐槽。在这个拼资本、刷流量的年代,导演对电影品质的控制力正在被削弱,而演员却成为形形色色电影承受的难言之痛,挤入贺岁档的大量影片不过是放大了这股正在折磨华语电影的隐痛。说回电影本身,《长城》在张艺谋本人的作品序列里、在贺岁档大制作的版图上,地位都将是特殊的。在《长城》之前,张艺谋导演的上一部“大制作”要追溯到十年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但《长城》不是“谋式大片”的简单回归。影片成本合1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里有传奇影业和环球影业,比起之前张艺谋个人风格主导的《黄金甲》《十面埋伏》和《英雄》,《长城》有着一个高度类型化的外壳,事实上,这是一部从策划到执行都严格按照好莱坞程序展开的A卡影片,只是导演选中了张艺谋,主要拍摄在中国境内完成。对比早年陈凯歌和吴宇森这些人去好莱坞“西天取经”,《长城》或许可以看作“西风东渐”,是好莱坞和中国电影一次真正意义的对接,至于结果如何——但愿它在上映后被谈论的,不只是女主角的演技。

有一类“小小佳片”,是出其不意的逆袭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具备优点是一个类型片导演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在华语电影的大环境里,成了稀罕的优点。

曾经,在几部贺岁片雄霸贺岁档的年份里,任何以剧作、以导演风格、以优质表演见长的“小小佳片”,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这类影片通常会回避年底的热闹,选在贺岁烽烟未起的秋季档或贺岁高热散尽的春季档上映。

然而这几年随着好莱坞影片逐渐从暑期档分散到春秋两季,传统的贺岁档反而成了中小制作混战的档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小鬼打死老师傅”的逆袭。

于是,从12月初到春节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有超过60部电影确定档期,每个周末都将上演近10部电影同天上映的“赶集”场面。而这其中,大部分作品或许会沦为“院线一日游”,即便错过也未必可惜。能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档期里劈开一条蹊径的电影,并没有太多。

12月9日,《塔洛》上映。它去年夏末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其后参加国内国外若干影展,几乎零差评,被认为是去年下半年华语电影最惊艳的收获。导演万玛才旦把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以高度风格化的黑白影像塑造了一个无比迷人且独一无二的角色。影片对孤独和生存的独到思考让它挣脱了地域的奇观色彩,进入更宽阔的价值考量频道。塔洛是个牧羊人,梳条小辫儿。他进城办身份证,但办证过程中遭遇了周折,邂逅了姑娘,剪掉了辫子,最后,牧羊人没有追求到他的爱情。在精心调度的黑白影像里,导演巧妙地用了大量镜像画面,大片留白的构图和在画面上总处在被动地位的人物,传递出人性深处的迷茫。导演关注时代变迁中,人类的精神去向,超越了时间和地域。

关键词:贺岁档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