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静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4)

静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4)
2020-03-12 16:06:28 北京画院

册页 绢本设色 26.7cm×28.6cm

故宫博物院藏

静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出水芙蓉图 南宋 佚名

册页 绢本设色 23.8cm×25.1cm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公元1127—1279年)时期,花鸟画虽仍继承着北宋末期的花鸟画传统而有所发展,但发展的深度不够大,继承的成分比较多。例如李迪,他是学习徐熙和崔白的,由他又传到他的儿子李德茂和那时的画院(故宫博物院陈列他的《骏犬图》和《雏鸡图》)。李安忠是学黄筌、黄居的,他又传到他的儿子李瑛。林椿和宋纯同是学赵昌的,林椿还传了他儿子林杲(故宫博物院绘画馆陈列着林椿的《果熟来禽图》)。当然,像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所陈列的《双鸳鸯图》(故宫博物院有印本)、《枇杷绣羽图》《瓦雀栖枝图》《霜筱寒鸡图》《群鱼戏藻图》《残荷螃蟹图》《出水芙蓉图》《荷叶图》《疏荷沙鸟图》(也是)《白头丛竹图》《梅竹双鹊图》《石榴黄鸟图》《青枫巨蝶图》(蛾)《秋树鹆图》《松山禽图》《碧桃图》《海棠风蝶图》《折枝果图》等,都是这一时期周密不苟、被人喜爱的作品。这时还有马远和马麟父子的花鸟画,如故宫绘画馆所陈列出来的马远的《梅石溪凫图》、马麟的《层叠冰绡图》。马远用他创造性的画山水的方法写梅写溪,描写群凫在溪水中的动态,马麟用刚健的笔法描写白梅的冷香,他们都富于创造性,特别是在构图方面,一个为群凫创造优美的环境,一个只在一角画出梅花,大部分空白,更使人觉得冷艳芬芳。此外,还有兼工带写的一派,这是起源于北宋的,如苏轼、赵佶的画竹,只用浓淡墨一笔画成,不用勾勒,这和所传徐崇嗣只用颜色敷染成为没骨花是同有创造性的发展的。还有梁楷和僧人法常,梁楷的作品如绘画馆的《秋柳双鸦图》;法常号牧溪,他的作品,日本保存有很多幅,最著名的如《松藤八哥图》《竹鹤图》等。与此同时,有扬无咎的墨梅,赵孟坚的墨兰和白描水仙,如绘画馆所展出的扬无咎的《雪梅图》、赵孟坚的《墨兰图》等,他们也都是从兼工带写发展下来的,最后发展成为文人画。

静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层叠冰绡图 南宋 马麟

轴 绢本设色 101.5cm×49.6cm

故宫博物院藏

静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竹鹤图 南宋 法常

关键词:

相关报道: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