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产生于宋代的炉瓶三事在元代得到了延续,虽然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元代将其发扬光大,但粗犷的草原民族仍然乐于接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缭绕香雾,因为熏香毕竟比狼烟好闻。无论怎样,我们在古玩遗存中见过各式各样的元青花鬲式炉、三足炉,好在,炉瓶三事没有因此而中断。元代古典戏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即有炉瓶三事的旖旎片段,张生夜读,崔莺莺前来焚香伴读,从一些图文本中不难看出崔莺莺侍弄炉瓶三事的细节,其所营造的温馨情调和醉人氛围长久不衰,至此也产生了一个千古读书人的共同念想:红袖添香夜读书。
明代应该是炉瓶三事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时期,抛开名闻天下的宣德炉不说,我们在明代士子所擅长的仕女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炉瓶三事的身影。以美女之妖娆体态衬托熏香之纸醉金迷,固然是件美事。所以在这个时期,炉瓶三事已经为世人所接受,并且不局限于豪门巨族,即便是没有读书人的小康人家,焚香学风雅也是彰显门第的必备之物。
爱新觉罗王朝是受汉文化影响至深的一个王朝,他们尊崇孔教,尊重汉人,特别是读书人,自然学会了汉代读书人的一切好习惯与臭秉性。炉瓶三事在清代中期达到了巅峰。无论是《红楼梦》:“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以贾府之富甲天下,炉瓶三事之流行可谓上行下效,蔚然成风,深入骨髓,流落纸间。再听市井“弹词”《再生缘》,“娶新人翁姑心乐”也说:“炉瓶三事茶几摆,汉铜宝鼎设中间,金银酒器调羹碟,茶杯象著玉杯盘。上边俱用红绳系,彩袱遮盘颜色鲜。”炉瓶三事也只有在这个时代,才像“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血脉。
炉瓶三事和茶事的繁琐规矩一样,摆设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香炉为焚香之器,所焚之香,并不是今天这样成束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故焚烧时须用铜箸与铜铲,箸瓶就是用来盛放箸铲的,香盒即是用作贮藏香面或香条的。若是焚线香,则不需要箸瓶、香盒这两种器物了。但好香多不制成线香,故箸瓶、香盒必定成为焚香所不可缺少的两件器物。
(文字、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侵删。)
11月11日,由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十四届永定河文化节”开幕。文化节推出“一红一绿”两条门头沟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分别为“永定河红色文化之旅”和“京西古道绿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