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资讯 > 正文

《雪莱诗选》:将生命赋予诗歌

《雪莱诗选》:将生命赋予诗歌

《雪莱诗选》: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距今整整200年前,1822年7月,意大利附近的拉斯佩齐亚海上迎来一场夏季的暴风雨,一叶小舟不幸倾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生命也随之消逝。尽管只有短短三十载生命历程,雪莱的人生饱满而热烈,伴随挫折又饱含希望。一个将生命赋予诗歌的人,怀着“众心之心”,匆匆走过人世,留下了传世的诗篇。

守护内心之光的“少年”

“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1792年8月4日,雪莱出生于英格兰一个贵族家庭,作为家中长子,他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岁进入牛津大学,从世俗意义上讲,已拥有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自打8岁开始尝试写诗,雪莱就展现出深刻而前卫的思想状态,为此,他先后在伊顿公学受到霸凌、被牛津大学开除、被墨守成规的家人逐出家门。

离家的雪莱开始四处旅行,一边走一边写。19世纪初,英国国内工人斗争和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1813年,21岁的雪莱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之间的不平等。1818年年底,雪莱搬到意大利居住,明媚热烈的地中海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人生的最后4年,雪莱进入创作旺季:27岁写出《西风颂》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持续关注社会现实,展开人生哲思;28岁创作《致云雀》,舒展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高产的雪莱用200多首诗歌为英国诗坛留下精彩卓绝的人性之美与思想之光。

恩格斯曾在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他和拜伦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今社会,他们的读者大多数是工人。年少的雪莱曾经立誓,要把“内心的光”传递给世人。他站在时代之前,用悲悯的眼光观察当时的社会,却从未失去过希望。雪莱的作品极大推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被誉为最出色的英语诗人。

云雀的欢乐和西风的气势

英国诗人大都热爱歌颂自然,浪漫主义诗人更是如此。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风格温婉清丽,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向往乡村的恬静生活。雪莱、拜伦和济慈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更为积极向上,对资本主义现实有更深刻的反思,对美好的理想社会有更明确的展望。

“他曾消沉,但不萎靡;也曾情绪低落,但不颓废。”可贵的乐观精神贯穿雪莱一生的诗歌创作。他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叠加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和旺盛充沛的想象力,雪莱的诗作充溢着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描写自然的手法自由,语言精巧又奇妙无穷,令他的抒情诗具有复杂多变的美学特征。

云雀是19世纪英国诗人经常吟咏的题材,雪莱《致云雀》的灵动与锐气鲜有人及。他笔下的云雀是欢乐、向上、光明、美丽的,他在写云雀,也在写自己。雪莱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社会抱负倾注在云雀的意象上,寄情自然,以诗咏志。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家喻户晓的名句出自雪莱的另一代表作《西风颂》。这首诗是其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气势雄阔,将诗人的思想与大自然中的景物相结合,向世人呐喊,为人们带来希望。如今,《西风颂》中的愿望与精神仍具启示意义:人不应满足于世俗,应渴望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崇高的理想。

在马克思看来,雪莱是革命与顽强的,描绘、歌颂自然而辽远的神话,反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在一个伟大民族觉醒起来为实现思想上或制度上的有益改革的奋斗当中,诗人就是一个最可靠的先驱、伙伴和追随者。”雪莱以积极浪漫主义的态度,尝试在西方重新构建社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基础,在诗意的想象中寻找通往自由平等之路,以及心灵的安栖之所。在中国,最早推崇雪莱的是鲁迅,他希望借助雪莱激情昂扬的诗句唤醒沉睡着的国人,催发新文化的诞生。

诗是想象的表现

雪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或许与他为诗歌和诗人强烈辩护不无关系。1820年,英国诗人兼小说家托马斯·皮科克发表了一篇《诗的四个时期》,认为诗歌伴随历史发展存在周期性,当时正值衰落期。雪莱不同意如此观点。1821年,他开始创作《诗辩》,几乎将全部诗歌理念倾注其中。这部最终未能完成的作品写于离世前一年,被视为雪莱一生诗歌创作的总结、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

在雪莱的理想世界中,诗歌包括所有为世界带来美丽和善良的艺术,以及为此做出的创造性努力。诗歌并未趋于没落,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诗歌创作不屈从于历史变迁,高存于思想领域,超越时间,是富有想象力的诗人智慧之美的体现。在《诗辩》中,雪莱强调了诗歌和诗人承载的社会功用,对诗歌的未来发展充满乐观。

雪莱特别谈到诗的心理基础。他提出:“诗是想象的表现。”想象是一种能够指导现在、憧憬未来的心理活动,诗人不仅能深入看到眼前的真相,还能从现在展望未来,诗人的思想是后代“花朵的幼芽”。与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一样,雪莱认为想象及诗歌都是果实累累、生命力旺盛的大树。在他眼中,诗人的心灵是等待被拨动的琴弦,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头脑活动的催化剂之一。

雪莱被安葬在他钟情的意大利,他为自己选定的墓志铭是以拉丁文写就的“众心之心”。“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要做一个至善之人,必须有深刻而周密的想象力;他必须设身于旁人和众人的地位上,必须把同胞的苦乐当作自己的苦乐。”终其一生,雪莱都在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的希望,启发和改善人的思想。他的逝去,正如莎士比亚在《暴风雪》中所写:“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