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在动画领域的创举,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小蝌蚪找妈妈》成为永恒的经典,而这样的技法也被称为“中国学派”。但巅峰之后,“中国学派”的发展迟缓,也鲜有代表作品,似乎成了“古董”。凌纾表示,“中国学派”并不是博物馆的藏品,中华文化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今天的年轻人要在“中国学派”上做文章,并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讲好打动人的、贴近时代和生活的故事。
为国漫人才营造优质成长环境
6月19日,中国电影基金会“动漫人才专项基金”在上海宣布成立,嘉会义禾有限公司创始人高亚麟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说:“如同著名编剧汪海林先生说的,凭什么,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是功夫熊猫成了好莱坞的,凭什么从小我们读书读的木兰辞,看的替父从军是我们中国的,可花木兰也成了好莱坞的。”
这其实与人才流失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人才济济,开辟了中国动漫的“上美时代”,诞生了一批批诸如《宝莲灯》《哪吒闹海》的优质动画片,但后来人才流失严重,直到现在仍难以找到可反复观看的经典国产动画。
许多动漫制作人也察觉到了人才是国漫崛起的关键因素。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平台纷纷花重金挖动漫创作人才,许多高校开设了动漫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对于基层的动漫创作者来说,如何生存还是难题。“大学生是最有热情画漫画的,很多作品不输专业团队,但是大学生能得到的报酬太低了,慢慢地,许多人失去了画漫画的热情。”一位来自动漫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
“就是要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否则理想情怀都太过苍白。”面对此问题,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