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新喜剧之王》讲述了身为群众演员的主人公“逆袭”的故事,而现实生活中的群演则往往没那么幸运。群演本不该,却实际上成为了影视行业“水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其际遇总是折射着影视行业百态和人生世态炎凉。随着聚焦群演、致力于打造群演产业链的“青岛东方影都全国群演大赛暨‘群演公社’项目”的启动和相关研讨会的举办,关于群演的话题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群众演员不可或缺
群演不同于跟组演员。跟组演员数量较少,与特定的制片人、导演、项目合作,拍到哪就跟到哪;而群演则往往守在当地的影棚、影视基地,有什么戏就拍什么戏。不论古装剧、年代剧还是现代剧,影视作品拍摄总是需要群众演员参与,尤其是文武群臣议事、冲锋陷阵这类大场面,常常需要数百名群演。
表面上看起来,群演与一部作品的联系很松散,但其对作品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视。“比如,我们拍一个悲壮的场面,镜头摇过来要把群演都带上,可偏偏有一名群演在说笑,效果就相当糟糕,只能重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制片人张明智说,类似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编剧张永琛也曾为群演问题困扰。“一场戏白天没拍完,晚上接着拍,结果群演都走了、找不到人了,这就让剧组面临尴尬境况。”张永琛说,“拍戏对群演的需求量很大,动辄几百人的队伍,拍到哪带到哪根本不现实。所以我们有时候写剧本、拍戏,就会考虑如果群演问题不好解决,这场戏就删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制片人孟凡耀则表示,有时候剧情需要群演饰演王公大臣、高级官员,可是扮出来的形象、气质都不像,于是只好拍全景,不敢给近景,更不要说特写,这就限制了镜头语言的发挥。
元宵节当晚,永定门公园上演创意灯光秀,展出十八组大型民俗立体灯饰。这是传统灯会与现代灯光秀首次碰撞、是传统技艺与新兴技术有机结合。此次永定门灯光秀推行文化惠民政策,免费发放门票八千张,群众参与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