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镇古村落,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恬静雅致的江南水乡、古朴雄浑的北方大院、神秘通幽的湘西古城……千年文明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城乡建筑,吸引人们拂去时光尘埃,探寻文化印记。在亲近古城的同时,很多问题仍待解决:如何避免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怎样在“修旧如旧”与方便居民生活之间实现平衡?“古城游”如火如荼的同时,过度商业化能否遏制?本版邀请文旅从业者、建筑专家、旅游达人等结合亲历展开讨论,共同守望我们心中的美好古城、多彩文化。
【讲述】
北京老城,从“有机更新”到整体保护
讲述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学家吴良镛之子吴晨
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城市规划传承有序。改革开放初期,居民居住条件简陋、拥挤,许多四合院里都搭了临时建筑,房屋年久失修,漏雨、积水问题严重。为尽快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当时的旧城改造采用了“拆除旧四合院盖楼房”的简单思路,对城市风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我父亲吴良镛长期关注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新中国成立后,他和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等一道参加北京城市规划,完成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等工作。怎样在保留旧宅精神内核和文化肌理的基础上,让居民居住环境更为理想?1984年,父亲首次提出,胡同改造要变“大拆大建”为“有机更新”,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菊儿胡同等地的改造之中,获得成功。
父亲对我的影响,更多是为人处世之言传身教。从我记事起,他便常于夜晚在灯下埋首画图、勤奋写作。2002年,受欧洲“城市再生”概念启发,我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城市复兴”理念,注重对古建筑的整体保护、积极创造、全面复兴。秉持这一理念,我完成了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以及大栅栏、什刹海、前门东侧鲜鱼口等的保护复兴规划及设计研究工作。由我主持设计的“北京坊”建筑群将现代时尚感与周边建筑融合为一,成为“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