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陶鹰鼎榛子口味雪糕” 本报记者刘海红摄
“这呆萌可爱的小家伙居然是国博的镇馆之宝之一陶鹰鼎,吃个雪糕还长见识了。”
“雪糕的包装盒拆下来竟是一张明信片,还有文物原型的介绍,设计得好巧。”
“几千年前做这件文物的祖先一定不知道几千年后我们会‘吃’了它。”
……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咖啡厅内人气爆棚,几位购买了“陶鹰鼎榛子口味雪糕”的观众或小心收起包装,或小声讨论,或细细品味。
继去年故宫、国博等文博机构推出的一系列文创雪糕“火热”一夏之后,今年夏天各大文博机构相继推出的文创雪糕以更广泛的粉丝基础迅速“火”起来,成为观众打卡博物馆热衷消费的文创产品之一。
呆萌文创提高传统文化传播力
近年来,“文创热”方兴未艾。在巨大的时代红利面前,各大文博机构立足于丰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遗址遗迹、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IP形象,输出大量平易近人的产品。
这些产品中,有些以呆萌可爱的形象走上“网红”之路。从几年前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帝王剪刀手表情包、唐代陶俑牙签筒到这两年“井喷”式争抢市场的文创雪糕,无一不吸引大量消费者,并迅速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几年前在故宫买的唐代陶俑牙签筒现在还摆在我的餐桌上,成为我在微信朋友圈‘晒’美食的常用背景。”谈及文创,一位在正故宫文创商店选购的林姓游客对记者说。
在信息碎片化、万物短视频化的此时此刻,年轻人为何愿意放下手机、投入一次劳心劳力的群体活动?其背后的消费动机又是什么?这些议题本质上是对“剧本杀”展开美学意义与社会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