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故事,也有新故事
著名连环画画家、75岁的沈尧伊至今已经5次独自重走长征路,创作了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等代表作品,是当代中国连环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此次展览中,沈尧伊带来一组“架上连环画”《邮局》,讲述了抗战中贺龙的孩子贺捷生从2岁至10岁的经历。
作为本次画展组织者之一,沈尧伊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连环画在我国历来具有社会功用性的特征,提倡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结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宣传改革开放,再到如今讲中国故事,连环画所呈现的始终是积极向上的风貌。他也鼓励青年艺术家从身边的生活入手,用画笔表现真实的情感与故事。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讲述1938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场迁徙重庆的《战火下的迁徙》、重现汉朝时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中《凿空之旅——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阐释墨子思想精髓的《墨子》等历史故事,也有不少新故事。陈树中的作品《“棒棒”模特儿李秀华的快乐生活》,讲述了在重庆黄桷坪谋生的李秀华如何在“棒棒”和绘画模特儿两种身份中切换,作品从名字到画面都充满诙谐的气氛;郑开琴创作的《星星的妈妈》也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这位70后画家用炽热鲜艳的色彩、饱满丰盈的构图、生动有趣的形象,勾画了一位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如何帮助一个自闭症小孩的故事;而李赵名的作品《重庆人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字》则把重庆方言中那些让外地人一头雾水的字,用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来,人物造型夸张、幽默诙谐。
连环画,别名“小人书”,等同于“漫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早已是连环画创作、出版、发行的大本营。当时上海街头巷尾遍布着小人书摊,花一分钱就可以看一部你喜欢的“小人书”,这是几代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