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北京曾有两座妈祖庙,天后宫的建立,还与清乾隆时期平定台湾有关

2019-04-30 15:17:03      参与评论()人

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包括东南亚地区渔民和船工共同信奉的海神。在民间,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她的生日。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城里曾有两座“妈祖庙”:一座天妃宫,一座天后宫。它们都是旧时祭祀妈祖(妈祖又称天妃)之处。

作者:芦金轩



如今的育群胡同17号是清代天后宫旧址

很多人不禁会问,北京不沿海,为何会出现妈祖庙呢?这与元明清时期,海运粮食有莫大的关系。元代定都北京后,从南方海运粮食的船队,所经过的城市,都要设一个“天妃庙”,作为终点的北京,自然也少不了。

而天后宫的建立,则与清乾隆时期平定台湾有关。庆幸的是天后宫还有部分院落得以保存。

明代道士“众筹”建天妃宫

相传妈祖原名为林默,又称默娘。传说中,林默从小生活在海边,熟悉水性、精通天文,常在湄洲岛的外海上乘长风驾祥云,身着红装,化解海难、救助渔民,并最终在海上救难时羽化升仙,遂被当地渔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妈祖信仰起初为民间信仰,后来最终被朝廷赐封,成为封建统治者祭祀的对象,甚至还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信仰的海洋保护神。

元代学者熊梦祥《析津志》“祠庙仪祭”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幽州镇山海漕天妃,医巫闾山北,幽州镇山也。未时遣使致祭,先用雅乐,而后用俗乐。”也就是说,妈祖在元代时,已出现在大都(北京)的皇家祭祀礼仪中。这与当时的历史有紧密联系。忽必烈于至元九年(1272年)迁都北京,定名大都。大都的人口暴涨至80万,最迫切也最难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忽必烈命水利专家郭守敬疏通京杭大运河,并在京城内开凿通惠河,让南来的货物直接运抵皇宫墙外的积水潭。但每年调运进京的粮食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忽必烈又命人开辟海上航线,至元十九年,海运船队驮粮46000多石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入海,跨越东海、黄海、渤海三大海域,最终在海津镇(今属天津市)靠泊,经运河运抵大都。

天妃是保护海上航行的女神。因此,元朝除设置漕司、海道运粮万户府外,还建“天妃宫”,以求天妃庇佑。《元史·祭祀志》记载:“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日灵慈。直沽、平江、周径、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也就是说,从海运的起点刘家港到直沽,一路都建有祭祀妈祖的庙宇。作为海漕的终点北京,更有必要建类似的庙宇。

天妃宫建在哪里呢?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朝阳关外河沿往南……天妃宫火神庙”。《光绪顺天府志》:“天妃宫,在朝阳门外大桥北西河沿。旧称天妃庙,明景泰间升为宫”。当代学者赵洛先生在《北京的妈祖庙》中指出:天妃宫建于元泰定年间(在位时间1323年至1328年)或稍后,约在今北京站东街东头稍南。

北京的这座天妃宫原称天妃庙,明景泰年间,天妃庙的负责人邱然源道士上奏,要求参照南京天妃宫的级别,将北京的天妃庙升格为天妃宫,景泰帝很快就回复了:同意。但扩建工程无人问津,虽然改称“天妃宫”,可实际还是“庙”。邱道爷只有走“众筹”这条路了,此事被大学士丘濬立碑铭记。丘濬琼台会稿载碑略云:“京师旧有天妃庙,在都城之巽隅,大通桥之西,景泰辛未,道士邱然源援南京例,请升为宫,然规制尚存其旧,弗称宫之名也。成化庚子,然源乃募材鸠工,拓大而一新之,祠神之宫,兹其称矣。”从景泰辛未(1451年)至成化庚子(1480年)三十年间,邱道士动员各界力量才扩建成天妃宫。

为何要参照南京天妃宫的标准呢?原来,南京的天妃宫大有来头。它原名龙江天妃宫,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平安归来,明成祖为褒扬天妃护佑所建。此后几百年天妃宫历经战火,荡然无存,仅残留永乐皇帝所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2005年,在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南京决定重建天妃宫,如今的新天妃宫,也成为南京著名的景点。

湄洲岛上的妈祖石像

清代天后宫还有部分遗存

北京的天妃宫如今已无迹可寻,但是北京的另一座妈祖庙天后宫却留有部分遗迹。

天后宫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正是福康安平定台湾林爽文事件回京后不久。

福康安的父亲是乾隆朝著名的将领、一等忠勇公傅恒,姑妈则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夫人孝贤皇后,福康安自幼熟读兵书,以“知兵”著称于世,参与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乱、廓尔喀入侵西藏等战事,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担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就在这一年,台湾林爽文发动起义,福建提督柴大纪被围于诸罗(今嘉义),福州将军常青多次征战不能取胜。第二年,即1787年,福康安带兵渡台,次年俘获林爽文,台湾安定。离开台湾前,福康安在彰化和台南倡议修建了天后宫。与此同时,福康安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多次讲述天后神力相助的功绩,回京后不久,福康安便在他东四二条府邸不远处的马大人胡同,修建了天后宫,祭祀妈祖,以报答神佑的恩德。

福康安在《天后宫碑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形,“予维台湾隔巨海,且地狭而长,贼势蔓结,似不有免望洋之虑。乃神风飞渡迅助成功,异鸟灵灯威光显应。是皆圣主之诚谋格天,天后之法慈济世,用能扫除蟊特,福被苍黎,予何力之有焉……”福康安将渡海作战并取得胜利,归功于天后娘娘的神力相助。

天后宫建成后,乾隆皇帝还亲书匾额送到沿海天后宫悬挂。天后宫一时显赫无比。

嘉庆五年(1800年)以赵文楷为团长、李鼎元为副团长的大清政府代表团出使琉球国,册封中山国新国王。李鼎元在接受册封琉球任务后,第一时间便到马大人胡同天后宫进香。赵文楷使团一行在福州再次举行妈祖祭礼后,开船直航琉球。在海上,雷雨交加,惊险不断,最终安全抵达琉球。中山国王尚温率官员和百姓在那霸港迎接使团。七月二十四日,正式举行隆重的册封加冕大礼。李鼎元在归途中作《后航海诗六首》,其中有这样两句:“况有妈祖神,举念辄先觉。”

历经变迁,天后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汪桂平先生在《北京天后宫考术》一书中,通过档案,对天后宫有详细的考证,他认为天后宫在清代拥有如今育群胡同17号、19号(原马大人胡同10号、11号)相毗连的两座建筑,民国后,神像、神殿、碑刻移至19号。天后宫所在的育群胡同17号后来成为中国社科院的一处院址,如今这里已被东城区公布为保护院落。

补 遗

湄洲岛上的“十座”房子

湄洲岛上第一座房子,是一条破渔船搭建的。船主人是一家兄弟俩,大哥摇橹,小弟划桨,他们以捕鱼为生。

湄洲岛上第二座房子,是用泥土夯筑的。他们从岸上运来木头、瓦片做屋顶,又编织秸草做护墙。他们在房屋里吃饭睡觉,也在房屋里娶妻生子,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

湄洲岛上第三座房子,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大的石头垫底筑基,小的石头垒墙砌壁,一块块石头,一堵堵墙,一个个房间,一户户人家。石头房风吹雨打,石头房冬暖夏凉,石头房是湄洲岛永远的标志性建筑。

湄洲岛上第四座房子,居住着一个叫林默的女子。这时候是五代末北宋初,林氏望族居住在岸上,也繁衍到岛上。据《天妃显圣录》开篇之作“诞降本传”记载了妈祖的身世:“天妃,莆林氏女也。始祖唐林披公,生子九,俱贤。”这一家人有9个成员,林默是家庭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村庄里最有天赋的孩子。她常跟着曾祖保吉公游玩,也随母亲学织布,还进湄洲岛唯一的学馆读书。

湄洲岛上第五座房子,是坐落于湄山上的观音亭。这座房子史书有记载,而具体位置如今无考,但这座建筑物对妈祖影响巨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里居住着一个来历不明的高人——玄通法师。玄通法师是妈祖的师父,是他教导妈祖从一个民间女子成为一个具有神通和法术的“通贤神女”。

湄洲岛上第六座房子,是如今依然可见的祖庙后面石头下的“妈祖升天处”。传说中,妈祖死于一次救人海难,人们找不到她的身体,就说她是羽化升天了。

湄洲岛上第七座房子,是一个叫善信的人捐建的。这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妈祖庙。妈祖信仰最初的萌芽起始于这座建筑。《天妃显圣录》书中写道:“湄屿初建庙宇,甚窄狭。有长者之子善信,居山之西,妃乃托之梦曰:我庙宇卑隘,为我扩之,当昌尔后。是夜夫妇协梦,清晨造庙拜答,愿依神命。”妈祖信仰最初的传播有两个“协梦”,一个是善信夫妇梦的;另一个是“枯楂显圣”。后一个梦发端于距湄洲百里许的高墩,水里漂着一块夜晚会发光的烂木头,人们把它打捞上来,当晚全村人做了同一个梦,然后由李富发起,建成圣墎祖庙。

宋宣和癸卯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招募了闽人驾船。同行有保义郎李振,他是李富堂弟,也是圣墩祖庙的信徒。途中,路允迪的船队遇到风浪,唯独路允迪所乘的舟安然无恙。船上人见一女神登樯杆作旋舞状,李振曰,此乃湄洲“通贤神女”显灵也。路允迪出使高丽回见皇上,就把这番奇遇上奏,获宋徽宗赐匾“顺济”。

正是这块牌匾,开历代褒封妈祖之先河,使妈祖信仰由民间崇拜上升为宋代的“国家意志”。

湄洲岛上第八座房子,是从南宋至元明清历朝历代修建的妈祖庙宇。这是一组繁复的建筑群。妈祖信仰在八百多年时间里,褒封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称谓不断变化,这组建筑群就是实物见证。皇帝不但给妈祖最高的神位,还把最美好的词都用上了。南宋皇帝有14次褒封,封号用了11个词,每个词不重复;清朝皇帝有16次褒封,封号变成4个字的词语叠加,最长的一个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赐的封号,竟然达64字之多。

湄洲岛上第九座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的妈祖庙建筑群和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建于南轴线上被人称为“布达拉宫”的妈祖行宫殿宇。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也是妈祖信仰成为世界级非遗信俗之始。每年到湄洲岛朝拜观光的游客,由几十万人发展到几百万人。

湄洲岛上第十座房子,是一座钢结构的巨型建筑,它的名字叫“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这里原来只是一片旱地,种植地瓜和花生,也生长着杂草和木麻黄等防护林。作为展示妈祖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外观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波浪造型。2017年,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这座新落成的“大皇宫”举行。2018年,这里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第十座房子是有形的建筑,也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它属于全人类。(黄明安)

(原标题:北京曾有两座妈祖庙)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