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似乎你的作品和其他推理之作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在看似阴冷残酷的事实后,给读者一个光明温暖的结尾。比如《重力小丑》,一开始会叙述强奸、青少年犯罪、纵火等,结尾处兄弟情、父子情的升华却是众多读者最喜欢的一个点。这种前段阴暗、结尾光明,或阴暗中包裹光明内核的风格,是你刻意把小说设置成如此,还是你本身性格的总基调就是比较温暖和乐观的?很多读者喜欢你的原因是都觉得你特别正能量、治愈感强,你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伊坂幸太郎:如果一直持续一种作品的阴沉感,是我不愿意让我的读者拥有这种心情的,所以我会在结尾的地方稍微有种上扬的倾向,让整个故事变得温暖。但是如果这种转折太陡峭,就会显得太造作、太假了,也是我所不愿意的。然而,我至少希望读者在读完我的作品后能有一点点向上的心态。
我在写作的时候,也有一种给自己做心理咨询的感觉,窥视自己的内心。这不是我故意为之的,但是这种感觉多少会渗透到我的作品里。我本身的性格就是不愿意伤害别人,也不愿意别人互相伤害。既然都要一起活在世界上,还不如大家都开心一点比较好。这就是我的性格。或许也是作品呈现出这种风格的原因吧。
三联生活周刊:也有一些中国读者认为你的作品是比较幼稚,充满“中二病”气息的。你自己也会觉得你的作品比较幼稚吗?
伊坂幸太郎:在日本也经常有很多人这样评价。但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喜欢看漫画以及那种傻傻的故事的人。之前因为性格上的原因,我会觉得自己也很想写那种很不可思议的故事、神奇的故事,这一点有可能就会让别人觉得很幼稚吧。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也确实是这个样子。
三联生活周刊:在《献给折颈男的协奏曲》,有一部分你通过主人公的口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即反对战争。请问这也是你本人的看法吗?
伊坂幸太郎:是,我个人是反对战争的,因为战争一旦发生的话,所有人都会失去冷静,那种很平静平稳的生活状态就会崩塌。全体人都会像陷入集体癔症那样,全部发疯。我很害怕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我是反战的。
三联生活周刊:如何构思出“折颈”这个灵感?书名中的“协奏曲”有何特殊含义?
伊坂幸太郎:日本和中国一样是不可以持枪的,如果在小说中要构思出一种职业杀手的行为,或者是用刀,或者是勒死,但“折颈”显然更有画面感。而且,我在《杀手界》(《蚱蜢》)里已经用过刀了,于是也不想重复。起名“协奏曲”是因为,这个作品集里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把他们放在一起就相当于成了协奏曲一样的东西。至于为什么和“折颈男”放在一起,是因为我就是喜欢这种矛盾、不搭调的感觉。
三联生活周刊:你现在对于当初宣布永久放弃直木奖提名会不会有些后悔?
伊坂幸太郎:我一开始拒绝直木奖,是因为直木奖在日本知名度很高,经常需要上电视什么的,而我对上电视有点恐惧心理。但是觉得直接拒绝掉的话又会显得自己很大牌,所以我一开始是想偷偷摸摸拒绝掉的。但一不小心被哪家报纸给登出,结果事情就闹大了。但是现在想的话,我还是觉得没什么,不要就不要了,我还是不想因直木奖这个事情被曝光,我觉得目前这种状态挺好。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很多作品会采用多角色描写、转换视角和多线并进的方式,你为什么会偏爱这种方式?
伊坂幸太郎:我没怎么写过单一视角、单一角色那种讲述的故事,因为我想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好玩一点。这样的话会让读者看到一些东西,但同时又隐藏一些其他的线索。我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原因,我喜欢制造一种情景,角色不知道某些事实而读者却知道,因为读者是从复述的多个视角来看待一件事。这是我可以制造的情形,我觉得整部小说看起来会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