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保乐以相声“打传呼”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从艺四十余年,大多数人认为相声是他艺术生涯的源泉,其实戏曲才是他对艺术最初始的印象。
戏曲艺术与生命的交融
提起赵保乐,大多数人想到的或许是那个荧屏上为大家带去欢乐的相声演员,或许是被誉为“央视名嘴”的著名主持人,其实,保乐与戏曲故事却更耐人寻味。
赵保乐他的父亲是个戏迷,拉得一手好京胡,他希望赵保乐能和他一样喜欢京剧。七岁的时候,赵保乐已经在家乡山东青岛登台演出,那时风行全国的几部京剧样板戏唱段,他几乎都能完整地唱出。而父母为了鼓励他学戏,还节衣缩食为他买来了老式的唱片机和胶木质的京剧唱片,让他饰演《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父亲则拉起京胡为他伴奏。那时赵保乐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在京剧艺术上取得成绩,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为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家人。
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岛的一家国营商店当售货员,劳累的工作过后,每天他都会苦练基本功,业余时间都用在相声创作上。也许正是因为他这股拗劲儿,他在青岛全市职工文艺汇演中拿了一等奖,曲艺团的团长对赵保乐说:“保乐,干脆来我们团干专业吧。”自此,他在青岛曲艺团一干就是十几年。30岁那年,赵保乐和冯巩合作拍摄小品《开心阿Q》,这个节目以幽默的表演和新颖的形式一炮打响,赵保乐也因此走进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