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真正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还需在接通当代生活的“内里”上多下功夫。不仅要“深度学习”丰富的传统文化,也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当代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一批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的视听作品密集上线,给观众带来新颖独特的审美体验,成为文艺领域的热点话题。人工智能在视听创作上的应用,已经初步展现出强大效能,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开辟了新的空间。
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首先是创作工具与内容主题的关系。从人类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画笔的出现、摄影机的发明,还是今天的人工智能,创作工具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会带来艺术生产力的解放。不少人关心,生成式人工智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着视听艺术的生产方式?创作者通过实践给出答案:全流程改变。创作一部微短剧,可以先由人工智能生成脚本,而后利用多种技术工具进行文生图、图生视频和文生视频的创意转化,最终组合成片,在短时间内完成由创意到成片的全流程。
这种人机共创、高效便捷的生产方式,能够快速拓展素材库和作品库,为人们提供海量多元的文化产品。文生视频动画片《千秋诗颂》聚焦语文教材中的200多首诗词,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以简洁朴拙的风格讲述经典诗词的故事,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参考。这些工作如果依靠传统制作工艺,需要漫长时间和大量资金投入。运用人工智能领衔的各类数字技术,诗词、文物、民俗、手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形态,都可以快速转化为当代视听内容,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
从内容表达上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打通了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壁垒,为观众提供了富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AI看典籍》《中国神话》等聚焦古代文化的作品,均借助人工智能将潜藏在文字里的意境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实现了抽象文字的具象视觉呈现。上古时期神话人物的容貌与形象,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古人常感叹“想见其人而不得见”,甚至将其称作“千古之憾事”。如今,人工智能对神话人物的描绘,塑造出不同于真人饰演的视觉形象,夸父的钢铁之躯、女娲的温婉坚定、精卫的清澈可爱,令人眼前一亮。对观众来说,这些直观的形象和故事,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展现出中华文化生动有趣的一面。虽然其具象化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有待考察,需要人类创作者进一步完善,但的确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新的支点。
相对来说,地方特色文化的视听呈现则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人工智能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有效维度。各地自然人文景观通过大众传媒已经广为人知,在人工智能协助下,这些常见的视听要素被赋予陌生新奇的表达:实景建模让刁钻炫酷的航拍角度不再困难,花开花落和云卷云舒等需要特殊摄影的画面也不再稀缺。基于海量素材,地方特色文化中的各类元素被打破重组,以新的方式出现。《AI我中华》将30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名汉字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进行点缀,汉字不再仅仅是抽象的语言符号,也成为融合地域特色的创新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人工智能有效激活了地方文化元素。
人工智能在传统文化上的想象力,来自其深度学习和转化创新的能力。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尤为火热,逐渐积累起包括影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动漫等形态的大量视听素材,人工智能能够从上述资料中快速学习并生成新的视听内容。这些素材中的风物景观、人物形象、色彩配置和美术风格也被人工智能创造性地重组,从而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意境。一些人工智能创作的短片集,较为细腻地呈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情境,带观众打开视野,感知“我从哪里来”,感受祖祖辈辈的生生不息,从而唤起内心对中华文明的深深认同。
除却瑰丽的画面,用人工智能真正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还需在接通当代生活的“内里”上多下功夫。不仅要“深度学习”丰富的传统文化,也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当代生活。在创作者的持续探索下,在联通古今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创作将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当代价值。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