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文化符号焕发生机:文化打底网络文艺有创意 (4)

文化符号焕发生机:文化打底网络文艺有创意 (4)
2021-03-12 10:16:52 光明日报

过于强调商业价值,单纯依赖粉丝效应,对IP的深度开发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现代社会,消费已经从经济概念转变成文化概念。随着IP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日益成熟,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兼具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是让IP“活下来、活得好、活得久”的重要因素。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仅是潮流所趋,更是经典文化得以持续创新的活力所在,像“西游记”“三国”“封神榜”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IP,都是在深厚的文化价值基础上,形成了无形的心理记忆和情感共识,才能为后期网络文艺的衍生品开发沉淀粉丝,才能进一步促进优质IP的升级和转化。

新一代的数字青年了解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与此同时他们对外界有着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喜爱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的跨界出圈。面对当今习惯数字化生存的年轻人,从网络世界到实景体验,从影视游戏到动漫综艺,不论跨界联名,或是主打粉丝效应,文创平台最需要把握的,应该是借助多元媒介和营销渠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引导“网生代”通过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遗产的本质,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而不是以文化为“噱头”,仅仅流于“云”游文化的新鲜感,浮于触达文化的快捷感。唯有这样,“网生代”年轻人才能在数字生活中拥抱传统,在兴趣中增强对中国元素的文化自信。

即使在IP流行的时代,网络文艺要创造和传承的始终是文化。文化,就像“床前明月光”,始终饱含一种共同的情感认知,拥有一份共通的价值认同。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正在借助“新文创”的形式与当代人建立连接,唤起“网生代”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文化不是一味迎合,而是在视野和格局上的引领;文化承担的功能不是“扯虎皮、做大旗”,不是单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用来礼敬的。

无论形式如何多样翻新,“新文创”的本质还是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增智助力。“出圈”的表面是文创工作者在不断拓展新形式,但背后是寻找文化的年轻人在无限接近传统。用传统文化引领潮流,与当代人的心灵产生碰撞,是文化符号焕发生机的钥匙。而以文化为依托的优质网络内容,也终会寻找到属于中国文化的情感密码和表达路径。

(作者:刘亭,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凌羽)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