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教授于赓哲:学者走上大众媒体,要有心理准备

教授于赓哲:学者走上大众媒体,要有心理准备
2021-03-22 10:45:30 澎湃新闻

“李白四次婚姻,为什么两次当赘婿?”“白居易为什么年近四十才结婚?”“古人怎么刷牙?”......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在去年4月份登上了B站,如今已经拥有超过20万粉丝,他的一系列历史讲座十分受欢迎,有网友称他是“历史学的罗翔”。在他看来,无论罗翔还是戴建业,“明星教师”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是好的现象。“新一代年轻人已经长大了,他们对知识和学术有更迫切的渴望,作为学者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责无旁贷。”

于赓哲

于赓哲

“纯学术?那就期刊上见”

身为唐史研究专家,十年前于赓哲就曾经走入大众媒体视野:他曾经在《百家讲坛》主讲狄仁杰,在他看来,B站和百家讲坛是完全不同的平台,在B站上课的目标是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对历史感兴趣。“我希望入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不是非得从《中国通史》开始看起。历史学不仅需要背诵人名、地名和时间,更需要用鲜活的事例来掌握。”

例如,最近《赘婿》很受欢迎,于赓哲就特地制作了两期视频谈古代的赘婿:原来,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曾经是赘婿,比如齐国政治家淳于髡,史料记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例如李白、左宗棠等人也曾经是赘婿。但是古代的赘婿,和电视剧里完全不同: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赘婿的地位很低,甚至被载入“七科谪”,和罪犯官吏、逃亡者等人同样对待,这期视频在B站上收获了超过30万的点击量。

赘婿相关

赘婿相关

看了动画《大理寺日志》后,他也从“猫爷”想到武则天与猫的不解之缘,以及历史上的狄仁杰和来俊臣。“这些视频的话题普遍通俗易懂。”于赓哲坦言,“也有严肃和高端的话题,比如有一期谈的就是怛逻斯之战,涉及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B站毕竟不是一个学术网站,主要功能还是娱乐和社交,如果是纯学术的讨论,我们期刊上见就行。”

尽管曾经登上百家讲坛、也在学校教授历史学,但于赓哲认为在B站开课并不简单。“一个小时的视频,我要花七八个小时去准备。”在他看来,首先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用一个主题串联,同时也要保证讲课内容不出原则性的错误。“历史不是虚构,不能依靠头脑中的内容创作,必须有真实史料做依据,所以每次找史料都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热点话题,把观众往学术方向引导:“历史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学科,我希望尽量做到公正和客观,最大程度地告诉大家一些公认的历史事实。”

胡旋舞?到了50万粉丝再说

在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以讲课风趣幽默著称,与他有关的“胡旋舞”也成为一个梗。弹幕中不时会飘过“表演胡旋舞”的要求,对此,于赓哲无奈地表示,这起源于他的大学老师、历史学教授黄永年,因为觉得他体型比较胖,就打趣地让他学习安禄山的“胡旋舞”,渐渐地,胡旋舞成为于赓哲的代号,网友要求他积累到10万粉丝,就要跳一曲“胡旋舞”。对此,他笑称“到了50万粉丝再说。”

“平时朋友们都觉得我讲话有意思,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在学历史的时候,也会寻找它比较有趣的地方。”于赓哲说。“历史是关于人的学科,只要是人,必然有有趣的一面,这大概就是我看待历史的方式。”

走上大众媒体,自然要面对更广阔的舆论,有些观众喜欢于赓哲的有趣,也有网友会和他争辩历史细节。对此,他坦言:“自从我走上百家讲坛,争议就没断过。”“走到大众媒体前就是要有心理准备,我心里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可能讨好所有人,总有一些人不喜欢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泰然处之,如果时刻想着要讨好所有人,那是做不到的。”

在他看来,每个时代的媒体形式都会发生变化,而面对新的变化,遭到质疑难以避免。“有些人会有偏见,好像使用新媒体的学者就是没有水平。就学术水平来评价,我是有底气的,只是网络这种形式对于很多保守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新东西,但是随着它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我想这种声音就会慢慢消失。”作为学者,他认为必须坚持知识至上,不能为点击量服务。“我的目标是传递知识,有趣只是附加的,只要是知识,哪怕再枯燥,都必须有人传递出来。”

于赓哲的b站页面

于赓哲的b站页面

当代年轻人更从容、更自信

身为一名历史学教授,于赓哲给不少古装剧、小说提供过建议,其中就有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在他看来,如今的电视剧的服装和道具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开始仔细区分时代。“以前八九十年代出品的电视剧,坦白地说就两个朝代,清朝和明朝,但是现在已经好多了,甚至很多服装和道具都是复原出土文物。”

在他看来,这会给影视作品形成一种“气场”:观众一看就觉得有味道,虽然未必对知识了解得很透彻,但是剧集会流露出时代特有的真实感。“比如秦朝就有秦朝的味道,唐朝就有唐朝的味道。”

教授于赓哲:学者走上大众媒体,要有心理准备

在B站上课,于赓哲也会经常看观众的留言和私信,他笑称自己不是“颜值主播”:“有些请我换个发型的同学,还是作罢了。”在他看来,当代年轻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也富有创造性,他经常会参考年轻人的思想和见解。“年轻人往往有奇思妙想,不是我们这些中年人能够想象的,有些事情我们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不如交给年轻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每一代人的素质、眼界和能力都比上一代有所加强,当代年轻人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生长起来的,因此天然具有安全感。面对国家大事,他们更从容,更自信,对社会也有更多的认可度,对于知识的需求也很高。但是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碎片化严重,而负责整合正是他的责任。“学者在公共平台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就是主动放弃了和大众交流的渠道,也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刘凌羽)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