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非遗融于生活 福建多地探索“送王船”旅游实践

非遗融于生活 福建多地探索“送王船”旅游实践
2021-04-02 09:47:37 中国文化报

去年,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民俗活动“送王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在福建厦门等地,“送王船”成为游客必看的观光项目。以“送王船”为代表的非遗旅游创新发展前景广阔。

“旅游最美的风景不是自然景观,而是人与人之间所呈现的情怀和品格。”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认为,非遗与旅游融合是提升中国旅游水准的一项关键措施。旅游从业者应主动认识理解中华文脉,领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如“送王船”潜藏的闽南人悲悯的情怀和走向大海的拼搏精神。“必须通过理念引领大家从文化表象一步步走进去,直至到达较高层次。这一方面需打通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专家学者及传承人共同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以此提高非遗项目的世界可见度,推动非遗更好的传承保护发展,推动中国旅游再上新台阶。”陈耕说。

“申遗成功极大增强了厦门、漳州、泉州等地‘送王船’传习点的信心,虽然目前‘送王船’活动举办地主要还是以社区、宫庙为主体,在与旅游创新发展结合的意识上略显薄弱,但这种以民俗非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态总体上正蓬勃发展。”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进发宫疍民文化保护中心理事陈文滨说。

近年来,厦门等地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及厦港街道的支持及指导下,2017年7月,厦门第一艘观赏型王船(船身长10.58米、宽2米多、高7米多)亮相,并在同年度金砖五国会议期间推出的厦门城市宣传片中,成为厦门城市名片之一。2018年7月,聚焦“送王船”文化与疍民习俗文化展示的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揭牌设立,依托厦门港沙坡尾的旅游集聚优势,这个不大的文化展示厅有着相对可观的参观量。2020年,厦门第十届厦港“送王船”活动的线上直播观看量达145万人次。此外,漳州的“送王船”活动也在尝试增强民俗活动与旅游的结合,探索非遗旅游的突破性发展。

“送王船”习俗传承六百年,“送王船”活动则是两三年举办一次的民俗盛举。作为一种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平时保持热度、积攒人气,不失为寻求创新发展的路径之一。对此,陈文滨有自己的思考:“‘送王船’看似是一个有时间节点性质的民俗,但其中蕴含的非遗内容是融于生活的,如造船技艺、彩扎技艺、民间音乐、民间彩绘美术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传承发展,所以各代表性传习点纷纷建立或计划设立各自的传习展示馆,让非遗魅力在日常绽放。”陈文滨表示,以文化传习场地为基础,结合时下文旅研学,开发“送王船”研学点,有利于提升非遗社会“能见度”,深化内涵。“送王船”非遗旅游实践或可带动社区非遗保护与利用,演化出具有识别度的地方非遗展示品牌。在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社会化传播,既能让传承群体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又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据了解,自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开始,作为申遗代表点之一的厦门市同安区吕厝社区华藏庵在原有文化广场的基础上,也建造了自己的观赏王船与文化展览馆。“送王船”代表性传习点之一、具有漳州水上特色的进发宫,将利用现有的码头与公园景观结合,建设主题文化园区,最终与漳州古城形成水陆相应的文化旅游景观。

作为中国、马来西亚两国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送王船”天然具有文化交流属性。马来西亚马六甲勇全殿目前已拥有自己的“送王船”博物馆,成为集“送王船”文化文物展览展示、学术交流、联结在地华社文化以及各族群文化交流等综合功能的文化空间。我国台湾的“东港送王船”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名片,以盛大的活动规模吸引着当地乃至欧美日韩的游客争相赴会。其优质的旅游服务、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宣传引导思路值得借鉴。

非遗旅游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问题也不可忽视。台湾金门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林美吟提出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即兼具活态文化保护与展示功能,在旅游展示的同时保持人群活动空间。“要呈现出真正的活态文化,而不是应对旅游市场而做的机械性表演,毕竟非遗主体是传承人群而非旅游市场,这个平衡需格外注意。”林美吟认为。

陈文滨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现在“送王船”比较重要的是各地传习点的自我整合与梳理,一方面是民俗文化与其涉及的非遗资源的整理,一方面是受众群体的再认识。对于非遗旅游,自身影响力比较大的宫庙可以依托受众基础和平台资源,较快完成对接转型,但这首先取决于意识革新。此外,传承人群对外有影响力,但数量不多,珍贵文化技艺面临传承代际青黄不接的问题,作为创新发展基础的传习环境,还需要地方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以及更多力量参与维护和建设。

(作者:《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彬)

(责任编辑:赵慧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