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听革命文物诉说 燃理想信念之火

听革命文物诉说 燃理想信念之火
2021-06-18 10:17:17 光明网

编者按

6月12日,以“展示百年风华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月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旨在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报国志。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聚焦5家革命纪念场馆,邀请相关负责人重点讲述一件珍贵文物的今昔故事,以及他们在保护、运用、宣传好革命文物,发挥好红色资源教育作用方面的独到做法,并专访两位专家,介绍我国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的现状与发展,以此让红色文化走进百姓生活,让理想信念之火燃得更加炽烈。

3月9日,参观者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厅内拍摄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模型。新华社发

3月9日,参观者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厅内拍摄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模型。新华社发

八角楼里毛泽东同志用过的桌椅 资料图片

八角楼里毛泽东同志用过的桌椅 资料图片

周恩来同志写给范元甄的亲笔信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周恩来同志写给范元甄的亲笔信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游客在陕西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内参观中共中央军委礼堂。新华社发

游客在陕西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内参观中共中央军委礼堂。新华社发

他们的勇敢,记载在这封亲笔信里

讲述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 马奇柯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编号为“H00001”的国家一级文物。这是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写给《新华日报》女记者范元甄的亲笔信,全文约400字。

从1979年5月范元甄来到红岩,告知这件革命文物的存在,到1988年她寻得原件,通知我馆收为馆藏,前后经历了9年时光。

这封亲笔信写于1941年2月1日凌晨,正值皖南事变发生的危急关头,是由时任八路军参谋长、南方局军事组组长叶剑英从重庆带回延安的。周恩来在信中用“忙碌、紧张和愤慨”描述皖南事变发生时同志们的状态和情绪,并进一步写道:“整个红岩嘴,曾家岩以及化龙桥(虎头岩)——都是你曾经到过住过的地方的同志都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手携手地、肩并肩地一道奋斗,一道工作。”周恩来同志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领导南方局同志在重庆开展的政治反击,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皖南事变的步骤之一。

周恩来写道:“有些人正在无言地走向各方,有些人正在准备坚持到底。紧张而又镇静,繁忙而又愉快的生活,两年来在重庆,这还是第一次体验。光荣的,是党给这次机会来考验我们自己,在被考验中,这一代的男女青年,是毫不退缩地站在自己岗位上,走在统一战线的最前线。”寥寥数语,生动展现了当时在重庆的共产党人不畏生死、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的坚守,捍卫了向国内外发出中国共产党政治声音的前沿阵地。

这封亲笔信“回家”之后,我馆运用科学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提供恒温恒湿条件,采用RP袋等储存方式,使这件已达耄耋之年的革命文物保存完好、状态稳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观看。它和这里的众多文物一起,每天吸引着一批批观众驻足、感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深植在人们心里。

八角楼灯光永照四方

讲述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党总支书记 刘宇祥

在井冈山黄洋界北麓的茅坪镇茅坪革命旧址群里,有一座土砖结构的清代建筑。这是一栋两层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微弱灯光里,他写下两篇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在八角楼里被点燃,一代代共产党人化身“追光者”,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正如那首歌里唱的,“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八角楼是一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在人们的印象里,这座楼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整体性的珍贵文物,灯光、书桌、靠背椅,都是它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布置复原陈列展示,最大限度反映当年井冈山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特点等,让旧居旧址重现革命斗争原貌,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另一方面,增设了“袁文才生平”“红军女战士贺子珍”等辅助陈列展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近几年来,我们对八角楼等馆内全国重点文物进行了全面维修保护。随着软硬件的提升改造,来到八角楼的游客量,从2015年前每年不足15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全年41.76万人,年均增长在50%以上。我们还增设了讲解人员,鼓励他们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把研究成果转化到日常讲解中。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我们将不断深挖红色资源,推进革命旧居旧址复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让八角楼的灯光永照四方。

锈迹斑斑迫击炮,铁骨铮铮革命人

讲述人: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 周运良

大刀、梭镖、手榴弹、行军锅……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里的每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军用铁迫击炮就是其中一件。

2007年冬,这门迫击炮被一位村民发现。文物收藏爱好者郑荣明获知消息后,几经周折将此炮收回,后与全州县文物管理部门联系,上交至县文物管理所。2019年,这门迫击炮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经考证,此炮为国家一级文物,与馆内红军使用的行军锅并列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武器是红军的第二生命,迫击炮是当年红军的最重型武器。这门军用铁迫击炮高60厘米,口径5.8厘米,底盘37厘米。从上面的斑斑锈迹,能清晰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当年,红军将士们就是手握这些武器装备,怀着必胜的理想信念,以钢铁般的革命意志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这些饱经岁月的武器,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湘江战役,铭记红军将士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崇高精神,扎扎实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两颗子弹,见证生死关头英勇抉择

讲述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 杨卫东

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有一颗锈迹斑斑的子弹,它留在叶飞将军体内长达66年。

1933年冬,19岁的叶飞担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一天中午,叶飞在福安城外的狮子头渡口客栈准备与地下党接头,突然冲进三个国民党特务,猛扑过来朝他的头部开枪,叶飞顿时鲜血淋漓,倒在地上。特务搜去叶飞身上的手枪和笔记本,离去时又朝他连连开枪,一枪击中左胸,一枪打在手臂上。身中数枪的叶飞被闻讯赶来的地下党救走,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留在胸部的子弹无法取出。就这样,这颗子弹一直留在了叶飞体内。

1998年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开馆,叶飞将军曾到馆里参观指导。次年,叶飞将军去世,我们与其家属联系,希望征集到叶飞将军的遗物。最终征集到叶飞将军的2000多件革命文物。其中,就包括这颗子弹。

与这颗子弹“相伴”的,还有“埋藏”在张廷发将军身上的一颗子弹。张廷发将军是福建沙县夏茂镇人,曾任空军司令员。在一次战斗中,张廷发率部追击逃敌,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侧面击伤他的左侧大腿根部,流血不止。因当时战地医疗设备简陋,找不到子弹在腿上的具体位置,只好把伤口缝合,子弹终未取出。2010年,张廷发将军去世,当时子弹已随将军的遗体一起火化,熔为弹片。征得其家属同意,这块弹片和将军的其他1000多件珍贵遗物也珍藏在我们纪念馆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世纪80年代,叶飞将军为教育年青一代,回忆并撰写了题为《在生死关头》的文章。他说:“对待生死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一个人总要有一个理想,活着才有意义,生命对我们才有意义。”

这两颗子弹提醒人们的,是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理想,是生死关头的正确抉择。

革命纪念场馆负责人谈珍贵文物——

听革命文物诉说,燃理想信念之火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颜维琦、张国圣、胡晓军、周仕兴、高建进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