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两弹一星”精神展: 重温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两弹一星”精神展: 重温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2021-09-08 10:01:54 中国艺术报

“陈赓大将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所以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66年前,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面对陈赓大将中国能否搞导弹的试探时,如此霸气回应。次年,他便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为我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9月2日,这些文献资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的“协同创新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系统展示和阐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天宫一号”实验舱模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天宫一号”实验舱模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以“两弹一星”为主题推出展览。展览策展人龚青介绍:“‘复兴之路’展览也涉及到了‘两弹一星’的内容,但是那只有一面墙的内容。要由一面墙变成两个展厅的内容,这意味着要挖掘更多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因为馆藏有限,必须要寻求帮助。”展览得到20多家“两弹一星”研制单位、功勋人物纪念馆和相关研究展示单位的支持,通过110件(套)文物、艺术作品和模型, 510张图片,以及影像视频和多媒体触摸屏等多元展示手法,重点展现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创造的非凡人间奇迹、在拼搏奉献中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两弹一星”伟业对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揭示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和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结构星 197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捐赠)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结构星 197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捐赠)

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展现精神的力量,展览并非全景式展现“两弹一星”历史,而是在兼顾时序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专题的设计,分为“战略部署坚强领导”“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砺剑铸盾强国兴军”“传承创新续写辉煌”6大部分。既从宏观层面展现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艰难研制历程、辉煌成就和传承创新,又紧紧围绕“两弹一星”精神这一主题主线,生动呈现和解读“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弘扬,从而生动地阐明“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一个写着“北京王京〈10〉”字样的简陋木箱,却是1971年至1978年间,王淦昌在四川绵阳核武器研制基地工作期间装运资料使用的。 1961年至1978年间,王淦昌曾更名“王京”秘密投身核武器研究达17年之久。

一张以树为主体的黑白风景照在一众人物合影照片中颇引人注目。这棵树名叫“夫妻树”,在核试验基地,“夫妻树”的故事广为传颂。一位女科技人员接到秘密调令后,严守保密纪律,借口出差,来到遥远的罗布泊。一天,她在一棵老榆树下等车时与丈夫偶然相见,方知两人是为了同一项任务而来。张爱萍将军听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后,称赞他们是祖国的好儿女,并把这棵树命名为“夫妻树”。

成都291信箱也是这些科研人员隐姓埋名的重要物证。成都291信箱来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基地,基地建设初期,因保密需要,没有具体地址,为保障基地的对外联络,成立了成都34邮电支局,邮箱为成都291信箱。作为当年基地与外界通信的唯一渠道,成都291信箱承载了基地三代人的记忆,是中国核动力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重要物证。

“展览内容呈现上是多视角的‘群英谱’。”龚青介绍,当年义无反顾投身“两弹一星”研制的有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他们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展览既突出展示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同时以多媒体互动方式介绍了核工业、航天及中科院系统近150名科技专家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协同攻关,并在展览中用了很大面积聚焦那些默默无闻的舍家为国的普通建设者的艰辛付出。“正是有无数人的奉献和牺牲,才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

“在表现形式上,此次展览不是以文物取胜。通常展览的重要基础是文物和图片,但是对于近现代史题材展览而言,往往图片可以占到半壁江山。”龚青表示,历史照片是近现代史题材展陈的重要表现手法,直观、真实记录历史瞬间和历史场景的照片,具有文献资料和实物无法替代的作用。“总而言之,展览想构成浓厚的历史氛围,用一张张历史图片,把大家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奋发图强的创业年代,向观众讲述那个特殊年代的感人事迹和动人故事”。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