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壮观的黄土高原,为何只在这里发育?又是为何能成为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土高原怎么来的?
中国黄土高原黄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黄土厚度一般在50~200m(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m),是世界上黄土连续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形成时间最久的黄土区。如此庞大的一座黄土高原,沉积了如此巨厚黄土层,在整个地球都难以再发现一处与之相匹敌的。
万米高空航拍甘南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高原怎么来的,学术界众说纷纭争论了100多年。我国被誉为“黄土之父”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现已基本成为了共识。新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是依靠风力的搬运在数千公里之外搞起来的“超级基建”。
打地基:鄂尔多斯地块
想要做成如此规模(面积广、土层厚)的超级基建,没有一个坚实平坦的地基是不能的,毕竟强猛的流水可能早就将其冲刷殆尽。好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已为其铸造了一套稳定且坚韧的基座——鄂尔多斯地块。
在距今350万-260万年前,位于地块西南侧的青藏高原正是剧烈隆升的时期,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响彻大地,无数大地扛不住压力,山脉拔地而起。而鄂尔多斯地块犹如磐石一般(本来就是岩石)淡定地大面积均匀上升,虽有略微起伏,但总体还是平坦的状态,黄土的最佳“地基”稳了。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侧都有剧烈抬升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月
建筑材料:黄土从哪来?
地基打好了,那就该和水泥、砌砖瓦了。黄土高原如此宽广巨厚,建筑黄土的物源一定要管够,那么建筑材料该去哪里备呢?当我们把视角往西北方向望去,大片的沙漠、戈壁映入眼帘,这不正好符合黄土的物源补充么,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甘肃省阳关戈壁滩
黄土高原西南侧的青藏高原就一直在向上隆升,如今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由于高原对温暖潮湿的印度洋水汽进行了拦截,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干旱少雨,温差大,中亚地区地表遭受强劲的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破碎,广袤的戈壁、沙漠就在这里蔓延开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
建筑师:大风
要想高楼平地起,哪有不缺搬砖的!没错,想要垒起黄土高原,没有天选打工人——大风的辛勤付出,茫茫黄土想要等待自然平静的堆积,怕是要再等到猴年马月了(多少个猴马可能算不清了,反正很久)。
我们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会形成了一个风速很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以上,宽度硬是占到了北半球西风带的三分之一,西风带被“劈成”两股。
靠北的一支沿着青藏高原北缘向东吹走,首先就来到干旱地带,在这里“驮起”地面上的颗粒物向前继续游走。地面风和上方的西风激流相辅相成,粗的细的颗粒物一股脑都给带走了。来到如今的黄土高原区后,风力渐渐减弱了,大风就在这里开始了卸货工作,黄土越垒越厚。
2022年8月17日,甘肃酒泉
沙尘暴来袭,如一堵巨大“沙墙”缓缓移动
黄土高原区的塬墚峁地貌也是一大亮点。当颗粒物降落在平坦宽阔的高地上,会慢慢堆积起来,形成顶面平坦、四周被河谷切割的黄河典型高地——塬;当颗粒物降落在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那么如果落在连绵的长粱状丘陵上便形成了黄土墚,而如果降落在单独的丘陵上则最终形成黄土峁。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月
黄土塬地貌
塑造框架:大山的阻挡
风继续吹,黄土继续向前堆积。但奇怪的是如今分布的黄土高原向东止步于太行山,向南止步于秦岭。这些高耸的山脉就如基建的框架,将大部分黄土都限制在了山的内侧。如果没有秦岭、太行山等高大山脉的围挡,黄土不会在一个地方积聚那么深厚。只有黄土层足够厚,才不怕那万年岁月的摧残。
吕梁山以西,吕梁沉积着巨厚的黄土
大山的作用除了对黄土的守护,也成功阻挡了恶劣沙尘继续向前作妖。向南翻过秦岭来到四川盆地,这里的城市在缭绕的水汽中若隐若现,山水相依,大山生生隔出了两幅完全不同的模样。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秦岭,被群山围绕的天府之国可能也会布满了黄土。
秦岭南麓四川盆地中 水汽萦绕的成都
黄土高原为何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黄土高原其实称不上气候宜人,大陆性季风气候使得这里冬春寒冷干燥多风,夏秋炎热多暴雨。黄土高原曾发生过地震、山崩、滑坡、水灾、旱灾、风沙灾害、冰雹灾害、霜冻灾害、虫灾等,灾害种类多、频率高,黄土高原太苦了。
2022年7月15日,甘肃省庆阳市 洪水冲毁堤岸树木
黄土高原上人类的活动一直追溯到200多万年前,从旧石器到新时期时代,从邦国到王国到帝国一直绵延不绝。这样看似贫瘠的黄土高原,为何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
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里气候虽谈不上宜人,但也并非严酷到不能生存。冬春季节虽然风寒交加,但垂直松散的黄土利于开凿,诞生了黄土高原上独特的窑洞生活方式。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让这里的古人类可以成功地躲避严寒和猛兽的袭击。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山区内窑洞建筑
而夏季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植物需要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热,作物生长旺盛,就给人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其次古时候农业技术并不成熟,工具和技术都比较落后,黄土的一些特性恰好也帮了人类很大的忙。
中国古代木质农具
易耕性:黄土是风成的堆积物,颗粒细小,结构疏松,简单的木质、骨质或石质工具就可以轻松翻开黄土进行耕种。与黄土易耕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覆盖的红土,因为气温高、雨量大,土层淋溶非常严重,红土中大量的铁元素使得地面非常坚硬,早期人类也无计可施。所以农业的起源,就只能发生在这样易耕的黄土之上。
黄土高原上成熟的农作物
自肥性:黄土松散利于毛细作用吸取养分,简单说就像一块多孔的海绵吸水性超强。它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为农作物所摄取。此外每年刮的季风,都会送来新的黄土落在大地上。这种“自我加肥”,基本不用担心养分耗尽无法继续耕种的问题。
就这样,黄土高原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文明就能得以延续发展,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如何保卫黄土高原?
从仰韶文化算起,黄土高原滋养了华夏民族七千年。近代随着人口增多,风沙侵袭,水土流失加剧,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航拍黄土高坡水土流失
修建梯田,成为了科学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栽种在黄土高原上的旱作梯田,与南方水汽充沛的梯田决然不同。它既是农田,也是高效的水土保护工程。
甘肃天水旱作梯田
早期黄土高原风蚀沙漠化严重,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以及陕北长城沿线一带。为了固定流沙,这包括铺设草方格、利用地形物设置屏障等,是防治沙漠化的成功经验。
宁夏中卫治理沙漠--麦草方格
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修建梯田、采取淤地坝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如今黄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之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大约是31.6%。2019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了约63.6%,翻了一倍还多。
黄土高原新景象:变绿了
其实在学术界,分层堆积的黄土还是一本记录古气候变化的“天书”,它从第四纪时期就已经存在,见证了人类的出现、演化到现在的整个历史过程。
这样一座世界独一的“黄土”高原,它的诞生、发展、变化一直以来都是焦点。
【参考文献】
[1]为什么黄河清了,黄土高原绿了?答案没有出乎意料.共青团中央,2019年12月.
[2]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特制的“舞台”.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月.
[3]中国到底有多大?博物,2006年12月.
[4]保卫黄土,重建黄土高原的生态.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月.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