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博览页面 > 正文

从高冷到受捧,博物馆热如何“保温”

【文旅观察·聚焦博物馆游】

走进博物馆聆听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展览与文物“亲密接触”,将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热捧,越来越多的人将博物馆作为必去的“打卡点”,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潮流,热门场馆常常一票难求。曾经“高冷”的博物馆缘何成为热门“打卡地”?博物馆应如何接住“热度”,让文物更鲜活地走入人们的生活?

年轻游客成博物馆游主力军

近日,北京的大学生张雪拿着精心准备的册子,开启了她的博物馆盖章“打卡”之旅,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每一枚印章都承载了博物馆最亮眼的文化元素,每个博物馆都让我收获满满,在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中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古人的生活。”她说。

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逛它的博物馆。当前,像张雪一样爱上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以线下“打卡”、线上分享体验的方式“解锁”不同城市的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的足迹。

近两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暑假、节假日期间,不少热门博物馆客流爆满、一票难求。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8天里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

“去年,来南京的游客超过2亿人次,其中3448万游客走进了南京市的各家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2023年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其中10~39岁的游客占七成以上。”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从全国其他博物馆发布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年轻游客已成为“博物馆游”的主力军。如国家博物馆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675.7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游客占比61.81%。

“文博看展、国风国潮等成为新风尚,体现了当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同时也说明博物馆正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元的叙事方式,变得越来越有看头了。”宋燕告诉记者,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南京市博物总馆近几年开发设计了“探秘六朝”“考古六朝”“荟识六朝”“六朝风物”“典籍里的六朝”等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社教课程,将馆藏文物展览与历史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我们要继续提高服务能力,以更丰富的形式为观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让博物馆更贴近大众生活。”

各类创新元素让博物馆更加亲民

全息投影技术让“文物”悬浮在柜中,使游客触手可及;AR、VR体验装置复现古代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以全新的展陈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近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的消息吸引了众多文博爱好者的关注。“新馆开馆当天接待观众5000人次,大家普遍反映新馆气派壮观,从外到内都散发出厚重的殷商文化氛围。”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向记者介绍,“新馆不仅设有4个专题展览,还推出‘又见天邑商——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全景式展示商代在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都邑建设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将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透物见人见事,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商文明的魅力。”

当前,不少博物馆通过各类创新元素一改往日“高冷”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出圈”。如各类文创产品创意满满,甘肃省博物馆丑萌的“马踏飞燕”玩偶,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冰激凌,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等都收获了大批粉丝。龙年伊始,不少博物馆推出全新的龙元素文创产品,也深受游客欢迎。一些博物馆还推出了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夜游、探秘等。在洛阳博物馆,游客可以在数字馆内用编钟创作乐曲,也可以通过体验“剧本杀”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

“我们还可以与影视、游戏等行业合作,联合制作相关作品,让文物故事以多种形式走入大众视野,通过文创产品研发将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总之,博物馆创新就是要通过多元化、智能化、体验化手段,使文物和历史不再局限于封闭的展柜之中,而是真正成为大众触手可及、心有所感的生活组成部分。”赵清荣说。

中小型博物馆也会有意外惊喜

博物馆热度不减,也给大型博物馆带来预约难的困扰。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博物馆预约难问题时提到,我国除了大型博物馆还有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内容丰富独特,也很精彩,到中小型博物馆看一看,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近期武汉大学的樱花开了,也为我们博物馆带来大量客流,特别是周末,日均入馆约4000人,以亲子游客居多。”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于沐彤说,“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各式各样的动物标本,感受大自然之美,也可以感受自秦到清不同朝代文物的独特风格。尽管我们这里规模不大,但是很受小朋友欢迎。”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座。其中除了大型博物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坐落于各城市、乡镇的中小型博物馆,它们往往独具特色,小众却新奇有趣,成为满足游客文博游览需求的重要选项。

宋燕认为,这些博物场馆应立足于自身的藏品特色和当地历史文化底蕴,一馆一策,设计制作让观众看得懂的展览,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增加优质服务内容,如阅读空间、休闲茶吧等,为公众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

如何让这些不算特别热门的中小型博物馆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补齐服务短板,提升硬件品质,更要彰显地方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有效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破解各类博物馆“冷热不均”的现状。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尽管中小型博物馆在规模属性、藏品基础、人才队伍、综合影响力等方面都与省级以上综合型博物馆存在较大差距,但它们在唤起乡土记忆、贴近百姓生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小博物馆主题类型多样,是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与历史发展、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

作者:本报记者鲁元珍本报通讯员范子溪《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7日05版)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