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子”上有金兽
“罐子”里有郢(yǐng)爯(chēng)
(郢爯也叫郢爰,是一种古代黄金货币)
可以说是“装着国宝的国宝”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错金银铜壶
宝中有宝!
绿“铜壶”里装满金
1982年
考古人员在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
发现了这件错金银铜壶
虽然长埋地下2000年
铜壶腹下部镂空纹饰已有残损
但是并不能影响它的重要地位
在这件错金银铜壶上
专家发现了一件重达9100克的汉代金兽
含金量达99%
金兽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
最重的一件
它似虎似豹
身上的圆形斑纹
是在兽体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
因此它结合了
古代金属铸造和锤揲(yè)两种工艺
壶内的郢(yǐng)爯(chēng)
含金量在90%~ 99%
使用郢爯时
根据需要将其切割成小块
再用天平称重后支付
所以它的边缘会有切割痕迹
郢爯是我国目前发现
最早的称量黄金货币
(称量货币即重量货币,是纸币诞生前的一种货币形式。古代中国的称量货币主要是布帛、粮谷和金属。)
这件铜壶看似不起眼
属实是一件“装着国宝的国宝”
身披48条蟠螭+576枚梅花钉
它是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
这件铜壶不仅“腹有重金”
而且精美绝伦
铜壶分身、座、镂孔装饰三部分
颈周装饰着8组几何形错金银图案
镂孔装饰分上下两组
共饰有48条蟠(pán)螭(chī)、576枚梅花钉
上下两组镂孔装饰中间
有一横箍将它们连结成罩形
横箍外壁有错金银流云纹套环
环周有4个铺首
错金银铜壶
是先秦青铜工艺的集大成者
与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
同为我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
铭文背后
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
除了贵重和华丽
铜壶上还有三处重要铭文
其中一处更是证实了2300年前
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
《史记·燕召公世家》《战国策》等记载:
燕王哙(kuài)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掠获燕国王室重器。
△圈足外缘铭文摹本。铭文内容:隹王五年,奠易(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燕)邦之獲(获)
铜壶圈足外缘的铭文
说的正是这件事
意思大概就是
齐宣王五年
陈旻即田忌已复位
陈璋即史书中的章子
带兵攻打燕国都城 掠获战利品
△口内铭文内容:廿五重金络壶受一孛五纣
除了这处记载历史事件的铭文
铜壶口内和圈足内侧
还各有一处铭文
孛(bó)、纣
是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
相当于当时的斗、升
重金络壶即多层网套装饰的青铜壶
专家推测
这是工匠在制作完此壶时“甚是满意”
所以用这种镂空工艺为壶命名
这也是目前所知的青铜器中
唯一一件以工艺命名的青铜器
圈足内侧的铭文如今只可见残迹
大概内容为“王后右酒”
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使用者的记铭
虽有残损 难掩华美
错金银铜壶挟战国群雄争霸之风云
集中国古代青铜工艺之大成
长埋地下两千年
依旧弥足宝贵
宋赵昌(传)《写生蛱蝶图》卷局部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局部清郎世宁《十骏图·万吉骦》轴宋陈居中《四羊图》页宋赵佶《芙蓉锦鸡图》轴◎王建南展览: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
纸上山水含笑,墨间花鸟传情。5月13日,“画坛问道——闻立圣中国画学术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揭幕,90余幅充满中国风情的画作亮相。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