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来到一座城市,走进一家博物馆,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每逢假日周末,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北齐壁画博物馆等一众网红打卡点,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总是排起长队。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近年来,太原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方针,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将博物馆作为主阵地和突破口,集中打造“经典”“智慧”“群众”“革命”4类博物馆,全市建设各类博物馆101座,平均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初具雏形。如今的太原,百姓身边的博物馆随处可见,成为太原市的一座座文化坐标。
走进位于太原西南角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仿佛进入了考古现场。考古现场“搬”进展厅,是这座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这个今年开放的太原市第101座博物馆里,观众可跟随考古工作者了解考古发掘过程,也可以体验制陶与拓片、古陶罐和青铜修复器、绘制器物和纹饰等一系列考古基本功,触摸、体会太原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深埋于地下1000余年的晋阳古城,在岁月的侵蚀中静静诉说着太原这座千年古城的锦绣繁华。发掘好、保护好、整理好、阐释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信息,是文物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说。
在这些博物馆中,参观者能看到历史的传承,感受到文化的自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有2500年建城史,晋阳古城承载着一段段历史记忆:春秋末期,晋国赵氏一族领袖赵鞅——《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之北建设城邑,是为晋阳发端。宋太宗赵光义,一把火毁掉了辉煌1500年的晋阳城。之后,太原易地建设,千年时光,晋阳古城遗址鲜少有大规模建设,一座唐五代时期的城市遗址完整保存。这在全国同一时期遗址中罕见,成为人们了解唐五代城市建设的标本。
近年来,太原加大投入,通过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位于太原市东北郊的徐显秀墓,如今是炙手可热的北齐壁画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厚重古朴、科技感十足是这座博物馆的特点。穿行各个展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战乱时期短暂和平辉煌的北齐时代。这座建在原址上的博物馆,不仅在文物保护上成效显著,巧妙地利用盗洞与外界交换空气,更借助科技力量让壁画动起来“活”起来,打造出考古过程“L”幕三维动画、北齐民风二维动画、别都华彩壁画互动、壁画瑞兽环幕动画等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博物馆奇妙之旅。几乎每一个动画都吸引一批批游客驻足拍照合影。
在太原,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让文物鲜活可触可感。今年5月中旬,“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在希腊雅典举行,当地大批民众前往欣赏了解中国石窟艺术。3D打印的石窟雕塑复制品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观展者还带上VR设备,身临其境体验石窟之美。
龙山石窟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现存洞窟25座,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是东魏至隋唐时期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近年来,文物工作者通过艰苦努力,最终数字复原了主要造像。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作为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先后在法国、埃及等地展出。展览借助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散落在9个国家、近30座博物馆的100余件天龙山造像。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借助沉浸式影院等科技手段,通过“序”“山”“佛”“人”4个板块,可以全面看到天龙山石窟的历史和艺术成就。
太原市重视博物馆建设,出台《太原市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博物馆作为“锦绣太原城”的历史见证和重要支撑,加快构建以历史类博物馆为基础、专题性博物馆为特色,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干、非国有博物馆和类博物馆为补充的基本架构,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围绕三晋文化、晋阳文化、晋商文化、醋文化等不同类型具有三晋特色的博物馆,太原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矩阵。山西博物馆、太原博物馆、晋祠博物馆今年都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晋商博物馆,一座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博物馆,通过一件件账册、汇票、地契记录晋商历史;在铁路工程师楼旧址,山西铁路建设博物馆展示着铁路发展的历程;在太原城市记忆馆,一件件老物件、老照片,让人感受到民国时期太原市民的生活与城市发展的变迁。文物建筑、名人故居、工业遗产,一座座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建筑,成为太原群众身边的博物馆。
本报记者何勇郑洋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