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丝缕的纤维编织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形态?且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在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上,十几个国家的60余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椰树木屋、海浪声阵阵、欢乐的派对、琳琅满目的零食货架……走进“四叶草”,浓浓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来自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参展商带来世界各国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在这里汇聚,“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在这里交融。一如往届,本次进博会打开的,不仅是商业、物质的交流之窗,也是文化、精神的交汇之窗。世界各国的文化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中国文化也在进博会与世界交流互鉴。
近日,上海博物馆与上海民族乐团跨界合作,在上海音乐厅举办“海上生民乐——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文物民乐展演”。国宝与国乐交相辉映,喜迎上海博物馆和上海民乐团的七十华诞。
客家是汉族一个颇具特色的民系,在海内外分布广泛、影响深远。广东梅州是客家民系最终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保存着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在1994年举办的“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成为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认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中国科技考古领域发展迅速,其中对金属文物价值认知的研究,已经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此,记者(以下简称“问”)采访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移动文物价值挖掘及关键技术(无机质类)”项目首席专家潜伟教授(以下简称“答”)。
在逛博物馆看展览时,“景泰蓝”可能是被误解最多的名词之一。每次看瓷器通史展或者明清瓷器展,小编都能偷听到一些观众指着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对朋友/小孩说:“景泰蓝指的就是这种蓝色……”
《礼记·月令》记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指野鸡一类的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古人便认为这是雉鸟跑到水里变成大蛤。生命的流转、物种的变迁,被古人演绎成浪漫的想象。
我国藏宝、赏宝的传统很悠久,影响极深。可是,藏宝、赏宝固然可以怡情,却很难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而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现代化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摄影是推进文明发展的奇妙工具,以摄影关注、聚焦中国的历史文物,追求的是收获知识、提升审美。在观赏和拍摄文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文物制造的智慧、装饰的精巧和岁月的痕迹。
“精美绝伦!”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北京单元,看到“燕京八绝”《四海升平》景泰蓝瓶、《丝路绽放》雕漆赏盘、《和合之美》雕漆捧盒三件展品,大学生小王惊叹道:“这景泰蓝的明净素雅,这赏瓶纹样的精美细致,这捧盒的典雅韵味,原来国礼也可以很新潮!”
“上世纪50年代,为反映社会现实、激发人民的信念和斗志,马可、田川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基础上,又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这些作品激励着中国人民摆脱苦难、走向新生,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因此即使走过70余年,观众仍然深受感动,仍然可以共情,仍然能从戏中受到鼓舞和激励。”日前,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两部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与《小二黑结婚》接连上演,作为2016版《小二黑结婚》的艺术顾问和首代小芹的扮演者,已经90岁高龄的乔佩娟表示,会始终陪伴和关注两部作品的每一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