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民间叫金苍绣。金苍绣所用丝线为苍线,比起寻常的绣线来说要更粗,是用不同颜色的箔包起来的,其形状如“葱”,“葱”的发音在闽南话里为“苍”,所以才有了“金苍绣”的名字。
金苍绣技艺传承人 林秀清
林秀清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从小开始跟着姐姐学金苍绣,已有30多年的“绣龄”了。这门手艺从爷爷那里传下来,她算是第三代,女儿也在跟着学。在泉州,林秀清开着一家金苍绣绣品的手工作坊,位于一栋居民楼的二层,大概有一百平米左右。作坊一侧摆放着几台电动缝纫机,另一侧就是刺绣的工作区。做好的成品堆放在墙角的架子或者工作台上,一摞摞裁剪完的布片,一卷卷各种颜色的细线在作坊里随处可见。
四个中年妇女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埋头缝纫、裁剪和刺绣,不时给手边的便携式收音机调换一下频道。缝纫机工作起来噪音不小,她们换起频道来也就随心所欲了,不用去照顾其他人的口味、喜好。
边刺绣,边听收音机的“绣娘”
在靠近门口的地方,一个小房间被隔了出来,算作是办公室。办公室里,一个年龄偏大的妇女在一个字一个地拼接对联,所用到的文都是根据客户要求从放在办公桌上的电脑里打印出来的。宗教对联有一定的特殊性,她手边放着两张已经有些起皱的A4纸,上面列着一些经常会用到的词组,以便随时查阅。在台式电脑旁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与刺绣、造型、服装设计等有关的书籍。一摞摞包装好的绣品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了靠墙的木架方格里,花花绿绿的,看上去十分喜庆,也让原本就不宽敞的小房间看上去更加拥挤了。
“泉州的金苍绣绣品曾经销路很好,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都有客商前来。现在的订单以台湾地区居多,有私人订制,也有中间商来批发的。”林秀清说,“全部手工绣品价格要高一些,半机绣的则稍微便宜一点。现在,一部分底花和简单刺绣都改用机绣了,剩下的再经手工刺绣,纯手工的绣品便越来越少了。一个人要绣一件这样的绣品做出来,差不多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明眼人一眼就能分辨出绣品的优劣来,不需要多说什么。”林秀清指着一位工人正在绣的绣品说。
绣线艳丽 绣品“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