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年糕年年高”:吃了这口糕,才算年来到

2019-01-30 16:24:45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年糕年年高”:吃了这口糕,才算年来到

“年糕年糕年年高。”在盛产大米的江南,年糕历来便是过年期间的重头戏,年糕与“年高”谐音,于是便生了“吃年糕,年年高”的说法。小孩儿吃了年糕,寓意会快快长个子,大人吃了年糕,则寓意生活与工作一年比一年好,于是,每逢节前,家家户户便都开始捣鼓着打年糕迎新年,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十里八村充斥的年糕味儿,让人闻着就心生欢喜。

“年糕年年高”:吃了这口糕,才算年来到

打年糕是个体力活,同样是个技术活,一个人干不了,通常是全家集体上阵,妇女负责洗糯米、蒸糯米,揉团,男人负责体力活—擂捶,小孩老人等都参与其中,各使一把劲。虽费时费力,但对于习惯于隐匿家庭情感的中国人来说,齐家协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体会到的却是一种久违的天伦之乐。

“年糕年年高”:吃了这口糕,才算年来到

之所以将打年糕称之为技术,是因为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且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过去打年糕基本都是手打,用石臼去谷壳,用饭甑蒸饭,再放进石臼用打粿槌打成年糕,趁着还没变冷变硬,赶紧拿回家用菜刀切成小块,或做成方的,或做成扁的,还有用印版做成花的,不一而足。

关键词: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