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民俗 >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 人间月月花儿开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

十二花神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

苏东坡是芍药花神。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

花朝节活动现场。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

身穿传统服饰的年轻女子祭祀花神。

口述民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此时恰逢农历二月,春回大地。在盎然的生机中,街头巷尾的花朵开始悄悄开放,一年一度的“花朝节”,也随之到来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着悠久的传统,于是诞生了花朝节。花朝节,是古人纪念百花的生日所设立的节日。据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同时在晋人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有载:“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因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气候差异大,所以花朝节举行时间并不固定,跟各地的花信早迟有关,一般在农历二月之间。花朝节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同时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又因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从而造就出十二个月的花神来。其中,爱花也爱簪花的苏轼,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李白,都是“十二花神”之一。

十二花神次第来

花神有女也有男

“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在古籍《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中,花神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那么,统领百花的花神,到底是谁呢?按照当下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花神应该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女夷本是神话中主宰春夏万物生长的女神,但在后代的流传中,女夷成了道教女仙魏夫人的弟子,做了专司百花的女神。传说,女夷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将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北宋张宗敏《花木录》有载:“春圃(即花朝)祀花姑。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同时,在明人冯应京所著的《月令广义·岁令一》中也写道:“女夷为花神,乃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

在当下汉服爱好者们组织的花朝节活动中,“祭祀花神”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项目。当身穿传统服饰的年轻女子站在供奉花神的牌位前,准备好香炉、供品、供果,焚香祷告,念诵祭文,似乎穿越了千年时光,将人们带回到了古代。其实在古代,人们也在这一日祭花神,不少农人还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月的花神。

“十二花神”,来源于中国民间传说。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关于“十二花神”的传说,相传在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因受十二花神幻化的艳丽女子所托,其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保护花卉。而花朝节中的“悬红”习俗,也因此而来。

据记载,“十二花神”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冠以花名而成。根据时代的变化,不同的朝代所追崇的花神并不相同。更为特别的是,花神分为“男花神”和“女花神”。后人都熟知的古代四大美人,其实在不同的朝代,都先后被尊崇为“十二花神”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牡丹花神以李白最知名

“一月兰花神、二月梅花神、三月桃花神、四月牡丹花神、五月芍药花神、六月石榴花神、七月荷花神、八月紫薇花神、九月桂花神、十月芙蓉花神、十一月菊花神、十二月水仙花神。”这是流传下来“十二花神”的版本之一,其实在千百年岁月变迁中,因每月的时令鲜花不同,所以每月的花神也有所不同,其是在长期的民俗演变流传的过程中诞生出来的。譬如,也有一月是梅花神,二月是杏花神,三月是梨花神的说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十二花神”的历史人物也有所变化。人们所熟知的古代“四大美人”,其中杨贵妃是四月牡丹花神,西施是六月莲花花神,貂蝉是十月芙蓉花神,王昭君是十一月山茶花花神。

在古时,不光有风华绝代的“女花神”,更有爱花护花的“男花神”。譬如,让后人感叹“晋陶渊明独爱菊”的文人陶渊明,就曾是九月的菊花花神。

蜀地的成都又称“蓉城”,相传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为讨好妃子“花蕊夫人”,于是在城中遍种芙蓉,成都便因花而得此名。而“花蕊夫人”,也被后世称为十月芙蓉花神。

可见,四川这片土地上自古便有着爱花的基因,而在20位四川历史名人中,也暗藏着“十二花神”。在流传下的“十二花神”的版本之一中,苏东坡是芍药花神。他曾写下“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一诗,这样看来,爱花也爱簪花的苏轼,位于“十二花神”之列自是应当。

此外,李白是四月牡丹花神。其实,古时关于牡丹花神传说众多,或说貂蝉,或说丽娟(汉武帝的宠妃),但是以李白最为知名。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成为了写牡丹的佳作。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虽然曾兴盛一时的花朝节在岁月的变迁中日渐没落,但在景色宜人的仲春之时,花朝节的风韵,仍存留在当代人的生活印记中。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