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中国画里的一抹红:看缶翁红桃与白石朱竹

中国画里的一抹红:看缶翁红桃与白石朱竹
2021-07-16 10:23:10 北京画院

红,是一种颜色,也是中国人的精神。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红——色彩与中国画研究系列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面向公众展出。此次展览汇聚了国内重要文博机构藏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张大千、于非闇、关良、李可染、蒋兆和、董寿平、周思聪、卢沉等中国近现代画家近六十件绘画作品,可谓是名家荟萃,佳作云集。

此次展览聚焦于中国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呈现,以“色彩与中国画”作为策划切入点,共分:几点朱砂花更红(艺术本体)、芙蓉国里尽朝晖(家国情怀)、春来喜气绕华堂(传统文化)三大板块,从科学、社会、文化的维度分别解读中国画里的“红”。展览梳理了中国传统绘画颜色体系,阐释色彩的物质属性与美学价值,进而深入地挖掘了色彩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

一种颜色,趣识中国传统绘画颜料

《说文·糸部》:

“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红”的本义为粉红色的丝帛。自唐以后,红逐渐成为包含绛、赤、朱、丹等各种红颜色的统称。据色彩学理论,红色是人类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的颜色,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古人最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一种红色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已建构了一套完善的形式语言与技法体系。然而,面对丰富的美术遗产,我们只有理清它们的“内在机理”(材质),才能深入地理解传统,进而弘扬传统。色彩是绘画的本体语言,而材质则是艺术的物质基础。近现代画家于非闇对中国画颜色的选择和研漂、着色方法及色彩搭配进行了研究、分析和归纳,出版了相关学术著作。

在此次展览中,海派名家吴昌硕的《双桃》以胭脂着色,笔力雄浑、鲜艳沉着;齐白石独创“红花墨叶”画风,笔下《牡丹》、《朱竹》以朱砂、洋红等绘制,色调热烈浓艳;近现代画家于非闇复兴院体工笔花鸟,其《朱砂牡丹》、《画众生黑》、《梅竹双鸠》使用朱砂、红花、胭脂等色,格调柔婉,兼具艳美与高古之味。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以鲜活的颜料实物、详尽的文献资料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影像解答一些问题:如中国传统绘画颜料有哪些品类、特性及美学意味?中国画颜色如何制作与研漂?画家在实际艺术创作中怎样“随类赋彩”?令广大观众仿佛身临自然科学博物馆,甚是有趣!

吴昌硕《双桃》72.5×40cm 纸本设色 1856年 北京画院藏

吴昌硕《双桃》72.5×40cm 纸本设色 1856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牡丹》103.5×34cm 纸本设色 1955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牡丹》103.5×34cm 纸本设色 1955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朱竹》139.5×38.5cm 纸本设色 1924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朱竹》139.5×38.5cm 纸本设色 1924年 北京画院藏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