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觉得,艺术的描写实在是艺术家心智的自白,是借助你的描写对象而创造出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精神境界的造就,不仅源于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习惯性关注与敏锐捕捉,更有赖于艺术家无限的遐想与潇洒不羁的热烈情怀。于是你那画面之外的喜怒哀乐才有可能萌生,这便是你和艺术、艺术和你之间天真无邪的交流。
——铁扬
看艺术家铁扬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他的造型功底,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以及他为绘制这些作品投入的劳动量。铁扬常把自己形容为劳动者或手艺人,而劳动量或许正是他作品的特征之一。
走向拒马河(水彩画)铁扬资料图片
铁扬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艺术家。按理说他应该做一名舞台美术家,在毕业前后他也曾成功地设计过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重要剧目,还为中国歌剧舞剧院设计过舞剧《文成公主》,以及为母校设计话剧《阿Q正传》,但后来他没有继续这份事业,而是做了一名专业画家。铁扬曾在自己的几幅舞台设计图注释中写道:“做舞台设计应该是我的本行,但由于我的‘一个不小心’放弃了它。这里陈列的几幅舞台设计图,也是我为数不多的几幅了,我珍惜它们,每每看到它们,像看到亲人,还有一种对不起它们的心情。”
做专业画家谈何容易,从哪里入手?铁扬选择了写生。至今,铁扬早期的写生作品还时常出现在国内外的展场中。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一批写生作品在北欧展出或被收藏。写生带给他极大的乐趣,也成为画家与自然交流的途径。但铁扬并没有把写生作为艺术创作的唯一形式,要成为一位有个性、有“自己”的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题材,铁扬把它形容为“占有题材”。创作题材必须到自己民族的生存状态中去发现,那便是生活。铁扬常怀着浓郁的乡愁,把自己隐没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落,或平原或深山。他曾以冀西山区为生活基地,用鲜活的生活点燃自己那颗真诚的心灵。于是,众多平凡的题材以多变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生活—题材—风格—形式,成为艺术家铁扬的创作规则。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