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文化图案充满着吉庆吉祥欢乐的情趣,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花钱作为民俗吉祥图案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千姿百态,也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板块。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和吉祥寓意。本文就来欣赏一枚清代“事事如意”背“鱼跃龙门”花钱(见图),以飨读者。
此钱直径4厘米。正面图案上,有两只狮子环绕图案作追逐嬉戏状,左右为两如意。钱币背面左右为一龙一鱼图案,寓意鱼跃龙门。是钱纹饰雕刻精美,图案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狮子纹饰出现于我国花钱之中,除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还和印度佛教的传入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印度的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兴盛于唐代,并逐渐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印度佛教崇敬狮子,很多佛教著作还直接以狮子来命名,如《大方广狮子吼经》。另外像文殊菩萨等的坐骑也是狮子。
随着佛教在汉民族的日益深入,印度佛教中对狮子的崇拜,也逐渐影响并深入到中国文化中,赋予了中国人的文化氛围,狮子除了有佛性的灵性,同时也作为道教中驱邪镇宅的神兽,从此以后狮子纹饰除了出现在花钱之上,也大量出现在织物、瓷器、石雕等各个领域。而具体到这枚花钱上,上下两只狮子再加上左右两如意,联合起来“事事如意”的寓意一目了然。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沈阳故宫通过举办此次展览,用“秋花映碧空”“秋实瓜果香”“秋色寄情思”三个单元,将秋季和中秋蕴含的自然、文化双层含义结合起来,用花、果、景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1076年中秋,苏轼给弟弟写下:明月几时有?1077年中秋,苏轼给弟弟写下:明月明年何处看?1076年到1082年中秋,苏轼写过五首中秋词,其中三首是指名道姓给子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