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第一炉香,从战国飘来

第一炉香,从战国飘来
2021-11-01 14:21:11 博物馆丨看展览

近日,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上映,许多网友直呼“诈骗”,表示第一炉香变成第一炉钢。电影口碑扑得轰轰烈烈。

豆瓣评分截图

豆瓣评分截图

电影究竟是好看还是难看暂且按下不表,然而熏香与香炉,在中国的确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先秦时期

古人用香,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

当时的人们把焚香作为供奉神明和辟秽清洁的手段。可以说,熏香在诞生伊始就带有祭祀基因。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宋·丁谓《天香传》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熟知多种香草。

薰草、茅香、古兰、郁金被用在香身、熏香、辟秽、祛虫等多种领域。

熏香兴起,作为熏香专门器具的熏炉也就应运而生。

至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制作工艺相当成熟的熏炉。

就如这件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的凤鸟街环铜熏炉,造型奇特、构思精巧,绝对是同时期熏炉中的杰作。

战国 凤鸟衔环铜熏炉 凤翔县博物馆藏

战国 凤鸟衔环铜熏炉 凤翔县博物馆藏

两汉时期

到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丰富了香料种类。

龙脑、苏合香……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小亚西亚等地运来的进口香料为域内带来了全新的香味体验。

从用途范围上说,熏香也逐渐从祭祀典仪等活动中走入贵族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后宫妃子,用香成风,追求熏香的持久度和馥郁度,甚至到了攀比的程度。

汉代的香炉也颇具特色。

如博山炉,就是汉代有名的香炉。

这种代表汉代风尚的特殊制式自西汉中期出现,之所以被称之为博山炉,是因其仿照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制成。博山炉的出现,也反映出汉代的神明崇拜文化。

博山炉炉身呈半圆形,上有炉盖,炉盖作圆锥状,常用镂空手法雕刻出山峦、鸟兽、草木、云朵的形状。

西汉 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藏

西汉 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藏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熏香之风逐渐从贵族扩散到士大夫之中。

文人用笔墨描绘熏香,曹丕写下《迷迭香赋》,刘绘则写出《博山香炉》。

当时的熏香风气很盛,以至于曹操在取得政权前还曾颁布禁香令,以示简朴。他还在临终时留下遗言,要求将香分给诸位夫人,不必用做祭祀。

晋 青釉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晋 青釉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熏香,还有一段“偷香”的风流佳话,这在《晋书》与《世说新语》中均有记载。

据载,西晋时期,有一个叫贾充的大臣权势很大,他的小女儿叫做贾午,长得十分美丽。贾充有一个手下文官,叫做韩寿,是个大帅哥。

贾充每次会见宾客时,贾午都会偷偷躲在后面看,某天见到帅哥韩寿,那可不得了,一见钟情,怦然心动。

西晋 青釉香薰 上海博物馆藏

西晋 青釉香薰 上海博物馆藏

通过前线嗑cp的婢女的帮助,两人一来二去就谈上了恋爱。

而当时西域进贡了一种奇香,皇帝便将此香赐给贾充。

贾午却偷偷拿了父亲的香送给自己的男朋友韩寿,韩寿堂而皇之的用上后,引得众人纷纷与来一闻奇香。

贾允知晓后,也就顺水推舟将小女儿嫁给了韩寿。

西晋 越窑青瓷薰炉 浙江省博物馆藏

西晋 越窑青瓷薰炉 浙江省博物馆藏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皇室、贵族用香十分奢侈。

据《杜阳杂编》记载,每到除夕夜,隋炀帝都要在宫殿的天井搭建数十座“火山”,每一座“火山”都由沉香堆聚而成。

焚烧过程中,又不断添加甲煎(由甲香和沉麝诸药化物制成),使焚烧不间断。

隋炀帝的“香料山”,能让火焰高数丈,香散几十里。仅一晚,就可用去二百余乘沉香,二百余石甲煎。

新年庆贺用香奢靡也罢,隋炀帝的日常生活中用香也很夸张。

据《炀帝开河记》记录,隋炀帝坐船时,他的锦帆所过之处,十里飘香。

隋炀帝自大梁(今开封)至淮口(淮安),锦帆过处,香闻十里。

——《炀帝开河记》

隋 绿釉蟠螭座托刻莲瓣带盖博山炉 故宫博物院藏

隋 绿釉蟠螭座托刻莲瓣带盖博山炉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权贵对熏香的使用则达到了奢侈的顶峰。

唐朝天子惯用“卧室情趣香”,每每在妃子宫中留宿时,都会用龙脑和郁金薰蒸地毯,让寝宫香喷喷的。直到宣宗时,这种惯例才被取消。

宫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龙脑、郁金藉地。

而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每次会见宾客之前,都会嚼一种“唐朝贵族版口香糖”。

他会先将沉香、麝香等名贵香料含于口中,才开口谈话,让香气在宴席间飘散。

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沈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

——《开元天宝遗事》

皇室如此痴迷熏香,权臣自然也不甘落后。

当时的爱香人士们以收奇香为乐,互相攀比炫耀,还举办起了“斗香活动”。

唐中宗时,宗楚客兄弟、纪处讷、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诸亲属等权臣就常常举举办斗香会,大家各自带上自己的宝贝熏香,互相品鉴,比较优劣。

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唐 镂空花鸟纹挂链银香薫 故宫博物院藏

唐 镂空花鸟纹挂链银香薫 故宫博物院藏

大宋时期

至宋代,熏香已从皇室贵族、文人士人等“上流阶层”扩展到普罗大众中去。

卧室大厅熏香祛污、宴会派对焚香助兴、日常佩戴香囊散香……可以说,宋时熏香已然进入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不宜累家”,概括了宋代文艺青年的“四般闲事”。

图片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刘家上色沉檀楝香”招牌

宋代文青尤爱香。

好友来访、清谈之时,熏炉添香是当时最为基本的社交礼仪。

有客过丈室,呼儿具炉熏。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

——曾几《东轩小室即事五首 其五》

客来无可款,石炉添水沉。

——许棐《题常宣仲草堂》

宋 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宋 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晚年被贬至海南后,就特别钟情沉香。

每日焚香作赋,日子过得倒也十分清雅。

苏轼的好友黄庭坚也是当之无愧的好香之人,自称“香癖”。

作为“香癖”本人,黄庭坚也常常自己亲手制作熏香,他还曾以别人所赠“江南帐中香”为题作诗赠苏轼。

然而黄庭坚作诗赠苏轼,苏轼却很“冷酷”。

《陈氏香谱》记载着这二位宋代最佳损友的一则趣事:

一次,黄庭坚收到两幅梅花图。

黄庭坚邀好友惠洪共赏,望着梅花图,黄庭坚不禁感慨:画面虽生动,却少了一点梅花的香气。

惠洪便拿出随身带着的“梅花香丸”投入香炉,于是满室暗香浮动,赏花闻香,风雅无限。

然而,在得知香丸是苏轼所赠时,黄庭坚整个人都不好了,抱怨苏轼不分享给自己,相当不够朋友。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北宋-金 钧窑天蓝釉红斑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金 钧窑天蓝釉红斑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

大明“宣德炉”,是古代熏炉史上的一个新亮点。

它由明宣宗朱瞻基亲自监工,派去技艺最高超的匠人,以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黄铜为原料。铜炉造型则参照《宣和博古图》及《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宋元名窑实物,绘制图样,由宣宗本人选择,宣宗点头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又由皇帝亲自督工,再加上传世作品稀少,已经成为收藏的传奇。

清 宣德款铜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宣德款铜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熏香发展到清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体系。

行香方法有燃香、篆香、隔火熏香等,香的形态包含香饼、香丁、香片、香丸、香面、盘香和线香,香料又有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等。

清 万历款掐丝珐琅甪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万历款掐丝珐琅甪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仙鹤香熏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仙鹤香熏 故宫博物院藏

而关于清代贵族如何用香,则可以从《红楼梦》之中略得一窥。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作了一首诗,其中就写到“品御香”的场景。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元妃省亲时, 书中描述:“园内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又有销金提炉, 焚着御香, 园中香烟缭绕, 花影缤纷。”

可谓芳香四溢,奢华高雅。

清 莲八宝纹五供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莲八宝纹五供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掐丝珐琅云蝠纹桃式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掐丝珐琅云蝠纹桃式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资料:

于晓梅.千年流香  避瘟驱疫——从满城汉墓出土熏炉看古代防疫[J].东方收藏,2021(07):40-44.

俞雯涵.从熏香意象看李清照的心境变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4):112-114.

韩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香炉——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熏香习俗[J].四川文物,2021(02):90-100.

崔叶舟. 魏晋南北朝香炉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18.

沉香与唐朝香文化

宋人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