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舞乐 > 正文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来,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文献,《讲话》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催生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42年至今,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诞生了哪些体现时代精神的舞蹈佳作?小艺带大家一同回顾其中的部分经典作品~

《红绸舞》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1950年,长春市文工团集体创作舞蹈《红绸舞》。从解放战争捷报频传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将蓄积已久的喜悦释放出来。群众街头秧歌运动成为新流行文化的生力军,尤其是在陕北和东北地区,炽热的舞蹈革命浪潮通过对这一舞蹈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持续高涨。

《红绸舞》的创作班子曾分批向民间艺人和戏曲艺术家学习舞长绸的基本动作和技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去粗取精、活学活用。他们先是突破了传统长绸的表演方法,尤其是在男演员舞蹈动作上加大了力度、幅度和难度,速度上也有多种处理,并由此引发了对道具的改良:增加绸子的宽度和长度,并将其古典色彩用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代替,将民间杂技的传统节目《百丈旗》中的长绸制作方法借鉴过来,在末端同小木棒连接,这样,一是延长了力臂,同时也为创造新的舞蹈形象创造了条件丰富了道具形态一一时而似火炬,时而变飞龙。新的技术要求道具改良,道具的创新又进一步丰富了长绸舞的技巧和语汇,拓展了其表现空间。其次《红绸舞》将喜庆、爽快、俏美的东北秧歌同豪放、粗犷的陕北秧歌有机结合,互存互补,形成了新时期舞台秧歌热烈、舒畅、明快的特色,极富感染力。

《荷花舞》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荷花舞》起源于甘肃庆阳,原名“云朵子”“地游子”,经过时代的发展变迁后更名为“莲花灯”“荷花舞”。最初是用于敬天敬地、祈求风调雨顺与祝愿百姓五谷丰登的一种赛社祭祀仪式,在巫文化的影响下变成一种“乞雨”的巫神活动。在清末民初,逐渐变成敬神、闹社火的民间舞蹈。《荷花舞》定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到甘肃陇东采风,并搜集了大量舞蹈素材,从当地舞蹈中汲取丰富灵感并进行再次创作,从音乐到表演形式都进行了创新,赋予《荷花舞》第二次生命,成为中国舞蹈艺术保留节目之一。

经过改编后的《荷花舞》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群舞荷花在舞台上川流不息,时而回旋,时而蜿蜒的流动,借以表现自然环境的优美,抒发了自由、舒畅的心情。舞步轻盈、平稳,动作顺畅、舒缓,构图多为圆形的各种多样化变换。第二部分,音乐由中板变为慢板,群荷由圆形变化为两行面向观众,以“碾步”向两旁轻轻移动,展现出荷花在水面的碧波涟漪中荡漾。第三部分是领舞白荷花出场,表现白荷与群荷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联系。运用白荷花的出现更象征着纯洁和崇高、理想和幸福。第四部分是白荷花与众荷花一起抒发情感的场面,再加入主题歌的伴唱,使整个舞蹈达到了高潮。第五部分是尾声,音乐又回复到第一部分的基调,一朵洁白的荷花带领众荷花在夕阳的霞光中缓缓地漂向了远方。

《鄂尔多斯舞》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用民族民间舞反映现实生活,是时代的要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导下,贾作光将生活当作创作文艺的重要源泉,以“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方向,坚持民族舞蹈艺术群众化、民族化、时代化的发展道路。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贾作光跟随中国舞蹈家吴晓邦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之城”乌兰浩特,在那里,为牧民们表演舞蹈。

深入生活多年以后,贾作光创作了舞蹈《鄂尔多斯舞》。他把寺庙中的宗教舞蹈查玛动作进行改造,同时还把牧民生活中骑马扬鞭、挤奶、梳辫子等动作进行艺术化提升,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创造了赞美草原新生活、抒写牧民新风貌、表现人民翻身解放的作品《鄂尔多斯舞》,该舞蹈将当地牧民的高涨热情和建设新家园的激情都表现出来。

《鱼美人》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舞蹈学校在前苏联舞蹈专家古雪夫指导下,创作了大型舞剧《鱼美人》,这是首部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融合之作,也是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节目。作品1959年首演于北京,陈爱莲出演剧中的人鱼公主,她成功地将中国古典舞与西洋芭蕾舞互鉴互融,把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和西洋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身段和画风结合起来,完成了跨越两个文化系统的对话,讲好了这个优美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鱼美人》全剧采用了三幕一序一尾共五场的结构,在典型环境的处理上运用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手法,使戏剧情节发生在奇幻的“海底”到富有民间特色的“人间”婚礼场面,使情节的发展处于一场场迥然不同的戏剧环境的变迁中。《鱼美人》是借鉴古典芭蕾的结构形式表现中国神话故事的一次尝试,该剧广泛吸收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在表现方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所创新,对中国舞剧的发展做出贡献。

《东方红》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策划和指挥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以严谨的结构和精巧的设计,穿插了各个历史时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舞蹈节目和新编作品。它以恢宏的气势、壮美的场面,以及绚丽的多民族表演艺术形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舞台上的经典之作。

《东方红》共分为六个篇章,由序幕《东方红》、第一场《东方的曙光》、第二场《星火燎原》、第三场《万水千山》、第四场《抗日的烽火》、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第六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组成。作品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丰富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画卷。史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红色娘子军》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红色娘子军》是由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芭蕾舞剧,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作品总共分为七幕,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依托,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有《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国妇女坚强不屈革命精神的壮美图卷。

中央芭蕾舞团排演的《红色娘子军》根据戏剧叙事要求进行一系列创新编排,在西方的语汇上进行借鉴、创新与改编,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在芭蕾艺术领域融合了中西文化,使得这部红色经典芭蕾舞剧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洗衣歌》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由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的歌舞《洗衣歌》诞生于西藏民主改革之初,首演于1964年。它以清新活跃的格调、欢畅明快的节奏,风趣活泼的场面、隽永深刻的思想,歌颂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几十年来,它跨越四海,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被载入20世纪经典舞蹈和音乐史册。

《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是原十八军文工团的一位女兵。1963年底,她根据西藏军区文化部长朱流在一次下乡途中的见闻,结合自己在藏生活工作多年的亲身经历,与作曲家罗念一合作创造了以军爱民、民拥军为主题的歌舞节目《洗衣歌》。长期以来,驻藏官兵和西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谱写了一个又一个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西藏人民亲切地称解放军为“金珠玛米”。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洗衣歌》,至今仍然是西藏军区文工团下乡慰问演出时最受人们欢迎的节目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丝路花雨》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丝路花雨》首创于1979年,以我国盛唐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的光辉艺术形象,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与波期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这部舞剧以其绚丽多彩、新颖而古老的舞姿和风格独特的舞蹈场面,编织了一曲友谊的颂歌。此剧在全国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期间还先后到中国香港等地区以及朝鲜、日本、意大利、泰国、法国、拉脱维亚等国家,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

《丝路花雨》在创排之初就实现了舞蹈艺术性的超越,完成全新的舞蹈身体语言塑造,开创了享誉中外的敦煌舞语言体系与身体美学。《丝路花雨》之后舞蹈界出现“古舞新创”艺术创作潮流,敦煌舞成为当代中国古典舞在重建过程中的重要流派,对中国当代舞蹈学科体系、当代舞蹈“中国学派”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云南映象》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蹈作品,于2003年首次上演。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出任大型歌舞集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在歌舞集中,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带给观众一种特定的“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云南映象》并不是突发的横空出世,而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

《草原英雄小姐妹》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由内蒙古艺术学院于2016年立项创排,首次以舞剧的艺术形式,将“年仅11岁和9岁的龙梅、玉荣,舍身救护集体羊群的感人事迹”搬上舞台,展现了新中国少先队员热爱集体、不惧困难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草原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颂扬了真善美和英雄精神。

舞剧以当代视角,借助“两节课”和多重空间穿越转换以及并置的独到表现手法,再现了小姐妹的英雄壮举,在舞台上创造性地演绎出当代小学生与60年代小姐妹之间心灵碰撞交融,进而激发出中国新时代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感人故事。

《永不消逝的电波》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韩真、周莉亚联合执导,由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排演的舞剧,于2018年12月20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作品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了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团综合舞蹈的艺术形式和谍战的题材内容进行舞台结合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通过舞蹈艺术的肢体语汇和舞台空间的抽象气质,赋予了谍战题材以全新的艺术呈现。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

《只此青绿》

 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只此青绿》是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于2021年8月20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只此青绿》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不同于黑白色调的水墨画,该画因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得名,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这也是《只此青绿》中“青绿”的来源。整个舞蹈诗剧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8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舞蹈工作者以积极的态度,全力配合着祖国日新月异的挺进步伐。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必当坚定文化自信,放眼世界艺术潮流的风起云涌,捧一把中华美学精神的沃土,培育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花,创作出优秀作品回报人民。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