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游客在“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明铁的展位前参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新华社福州9月2日电 题:特写:一座古城的非遗夜经济
新华社记者吴剑锋
傍晚,燥热的空气有了些许凉意,63岁的张明铁提上一个旧皮箱,慢悠悠向桥头走去。
位于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老桥。今年8月,随着洛江区首届夜间生活节的举办,老桥有了新气象。20位具有泉州本土文化特色的摊主们集结桥南古街,现场既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美食特产,也有妆糕人、南音、闽南传统刺绣技艺等非遗技艺展示。
原本些许沉寂的老桥,在夜经济的装点下,有了别样的韵味。
老张的摊位位于洛阳桥南畔。左手拿着木棍,右手指尖捏住彩色的面团,两手在木棍上翻飞,半个小时工夫,一尊活灵活现的“关二爷”出现在摊位前。
作为“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这尊塑像老张已经做了几十年。打19岁起,他就跟父亲挑着担子,一路走街串巷,将捏好的小人带给乡里乡亲。
桥头行人来来往往,不时有市民抱着孩子在摊点前停留。“小朋友要不要来一只,孙悟空还是喜羊羊?”一旦有人驻足,老张就将面前的妆糕人递上去,不遗余力地展示这项非遗技艺。在过去,妆糕人是老百姓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也是备受孩童喜爱的玩具,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如今重回大众视线的妆糕人,再次唤起大家的记忆。
老张的小人10元一尊,整晚忙碌下来,能有两三百元收入。“以前都是坐在卫生所门口卖,有时候一天也卖不了几个。”他笑着指了指手边的小人说,“参加夜间生活节,光顾的人多了,不但我的收入增加了,也借这个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