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的余温尚存,新一轮秋拍的战鼓又敲响了。香港会展中心位于维多利亚港南岸的湾仔码头旁,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可以一览海天一色的景致,只是今天到场的人对9月的维港早已非常熟悉了,他们在意的只有正在举行的香港苏富比(微博)晚拍。随着拍卖官一声落锤,赵无极的《1985年6月至10月》以5.1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亚洲油画世界拍卖纪录,也成为香港拍卖史上最高成交画作。而此时,香港佳士得也正在为11月23日至28日的秋拍做着最后的准备。
佳士得“十亿之夜”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这看似热闹红火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
一方面,颇有“江湖地位”的国际拍卖行在经历几年的调整期后,呈现出了复苏的趋势。今年的春拍,香港佳士得“十亿之夜”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波澜,如此高调有悖佳士得一贯稳健的风格。在4月份的春拍中,香港苏富比也有着不俗的成绩,总成交额36.4亿港元,是香港苏富比历史上第二高的成绩,还创造了20个世界拍卖纪录。然而另一方面,流拍现象严重。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官窑瓷器专场流拍近30%,中国艺术珍品专场流拍率则高达50%。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的拍卖行情况则颇为严峻。
以北京今年春拍为例,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贸圣佳、北京诚轩、北京东正、北京华辰、北京银座十家拍卖行,拍品较往年有所减少,十家中仅有2家成交额增加,其余减少幅度较大。十家拍卖行的总成交额为85.1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春拍同比减少了8.74%,较秋拍环比减少24.94%。
数据来自人民网
虽然可以看到此次春拍涌现出一批新藏家,但成交额却不尽如人意,形势不容乐观。
画廊:光环退却,仍需培育
如果说拍卖行是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那么画廊则应该是艺术品市场的主阵地,即一级市场。在西方建立起的体系中,画廊通常为一级市场,即直接从艺术家手中取得作品以展览的形式介绍给藏家,而收藏家若想卖出藏品,作品就会再度进入市场,形成二次流通,进入二级市场。而拍卖行就是典型的二级市场。
事实上,本应该作为主战场的画廊,在中国却处境尴尬。在中国二级市场拍卖行先于一级市场画廊发展起来。这一现象,实则是为中国艺术品行业增加了不确定性。与中国其他行业有着相似的经历,中国的艺术品行业,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相较西方艺术市场几百年的历史,从一级市场的成熟到产生二级市场,中国大陆直到90时代初期,都没有形成真正的艺术品市场。当时拍卖行兼顾起了一级市场培育的功能,由于没有成熟的画廊代理机制,拍卖行只能直接向艺术家征集作品。至此,也奠定了如今中国艺术品一二级市场纠缠的局面。
798艺术区,图片来自网络
蛋壳常见,蛋雕却极少见到。你一定无法想象,在一个蛋雕艺术家的刻刀下,蛋壳会焕发出怎样的生命力,它不仅会成为陈列在展柜上的艺术品,还能作为一种孕育生命的容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存活于世间。
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拍卖一直以来都被内地艺术品拍卖视作“风向标”,且由于在时间上,香港地区的拍卖往往要早于内地,故而每季的春、秋拍也都会成为内地艺术品市场所重点关注甚至参考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