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祝勇:逆光旅行——破译古典书画中的生命密码(4)

2016-12-22 15:03: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相比之下李煜的结局较之韩熙载就悲惨多了!韩熙载死于公元970年,68岁,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是960年,虽然已经十年,但是南唐还在,没有亡国,所以韩熙载在闭眼的时候没有看到南唐灭亡。李煜就不一样了。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活捉南唐末代皇帝李煜,五花大绑作为战俘押回首都东京汴梁。这一年李煜38岁,当了亡国之君。李煜被北宋囚禁,978年,被囚中的李煜在生日当天悲从中来,填了一首词。我印象当中就是非常有名、流传至今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那首词。那时的词填好后是要谱曲唱出来的,传唱之余就传到了北宋皇帝赵光义耳朵里。赵光义一听心里很不爽,派人给李煜送了一盒巧果,就是点心,是下了毒药的点心。李煜不能不吃,之后李煜中剧毒而死。据史料记载,李煜死得很难看,头和脚因为痛苦勾在一起。

实际上李煜这样悲惨的结局是韩熙载早就预料到的,但是他左右不了,这也是李煜自己的昏庸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大致的历史。

韩熙载和李煜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这幅画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也不是顾闳中的原作,因为年代太久,那幅画传不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在业内有共识,是南宋的摹本。这是从画中的很多细节所做出的断代。比如说印章,这是断代很重要的依据因素。画上有很多收藏者的印章,这幅画上最早一方印章是南宋时期很重要的一个宰相史弥远的印。为什么南宋要出这样一个摹本呢?这得从史弥远说起。史弥远是一个奸相,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贪污腐败,为朝二十多年把整个南宋官场弄得混乱不堪、民不聊生。他也豢养了许多家伎,但他的腐败让这些家伎都不愿意给他表演。她们怎么说呢?她们说我们国家都到了这个程度,你还这样腐败,我们不愿意挣这样的钱。满朝官员也是敢怒不敢言,怎么办?就以古讽今。他们觉得韩熙载的作为就很像史弥远,他们把画画出来给你看,想说的话都在画里。

所以这幅摹本画是一个画谏。画谏是古代进谏很重要的一个形式。包括《清明上河图》也是,张择端把当时北宋的各种社会危机都画在了画里,体现了许多不堪的社会病,呈现给宋徽宗。史弥远收藏这幅画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

互动部分

提问一:您刚才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宋朝的一个摹本,那么它算不算一个赝品?

祝勇:首先要说明,摹本和赝品是两个概念,它们不是相等的关系。摹和临是古代绘画流传很重要的方式,虽说“纸寿千年”,但真正能流传1000年的纸非常罕见,因为纸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很多古代艺术珍品非常难流传下来。也因为此古人非常讲究摹和临,就像我们今天的复印机一样。如果没有摹本的话,简直难以想象,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还怎么能看到?当年唐太宗非常喜欢《兰亭序》,因为太喜欢了,死了要把它带到自己的坟墓里,人间从此见不到这张纸了。本来后人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兰亭序》了,但幸好因为唐太宗喜欢,他在世时常让大臣们临摹,他手下不乏名书法家啊,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褚摹本、冯摹本,我们今天还能根据这些唐摹本看到《兰亭序》的风貌。摹本很多,两岸故宫都有。

摹和临有区别。摹实际上就是描红,把纸盖在上面,一笔笔描。临是一笔笔照着写。这都是保存和流传的一种方式,并不等于造假。对于今天来说,摹本也是文物,因为它是宋代的摹本。宋代到现在也有一千年了,它里面也有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值得我们去解读的。故宫博物院里确实有不少画作是临本或摹本,但它不是为了以假乱真,所以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