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儿童
报纸一直是人们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了报纸——邸报,但限于印刷技术的制约,这种报纸不能广泛流传。根据《中国报学史》所说,邸报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种邸报不归中央统一管理,而是由各郡驻京使馆——“邸”的官员,根据各自感觉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大事,然后发回本郡,让本郡官员了解京城大事。随着时代的发展,至明代时,邸报体系完全成立,展现了当时灿烂的制度与文化。
光绪年间的《申报》
一、明代邸报发展的原因
虽然现在学界公认汉代已有邸报,但这只是通过《汉书》的记载,汉代邸报具体什么样,还没有实物见证。上世纪初,在敦煌曾出土了唐代邸报“进奏院状”,这是世界上出土最早的报纸,可惜被英国抢走了。但通过此物大致了解了唐代以前邸报的范式,在唐代,邸报的发行已经被纳入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敦煌出土的《进奏院状》
到了明代,邸报发展尤其迅速繁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就是明王朝追求正统性的需要。唐宋都是正统王朝,邸报行业较为发达,蒙古入主中原之后,邸报业遭到严重破坏。朱元璋为了显示自己王朝是跟随正统王朝唐宋的,首先就恢复了邸报行业。邸报业作为国家政权正统性的象征之一,就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朱元璋
其次,明代集权程度较高,皇帝和官员的矛盾也就较为严重,报业有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宣传。为了给皇帝歌功颂德,必须加大邸报的发行,让地方官员了解皇帝的苦心。
第三,唐宋的邸报发行权在进奏院,这个机构就是收发官员奏章的地方,进奏院第一时间能接触到奏章和政令,他们凭借消息优势,把邸报发展了起来,但此机构隶属门下省,是个二级机构,权限较小,地位也不高。到了明代,进奏院被改为通政使司,这个机构是中央一级机构,地位较高,权限也较大,接触信息更多,传递出的信息也就更多。
皇宫大内
第四,邸报的读者广、需求大也刺激了邸报业的发展。按照黄宗羲《明儒学案》所说,明代文武官员超过10万,这么多官员,其实大部分都是候补的,这些候补官员挂职在各衙门,但又没有实际工作可做,为了了解国家政局,就迫切需要阅读邸报。
第五,和明代加强集权相比,明代的社会压力很小。不要单方面地看清人史书,就认为明代社会暗无天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其实和清人的文字狱相比,明代文化气氛是十分宽松的,从《万历邸钞》来看,明代邸报基本保持了自由态势,除了记载皇帝政令等国家大政方针外,官员之间的相互弹劾,朝廷的黑幕、各地天灾,甚至皇室秘闻,都能被揭露出来。这在清代是不可想象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舆论的监督,反过来促进了邸报的发展。
《武林外传》中讲述的明朝社会
二、明代邸报的内容编写和审查
明代废丞相后,中央一级机构是六部加通政使司、大理寺、宗人府。其中通政使司长官正三品,职责是“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传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通俗地讲就是宣传口的,《职官志》还说,通政使司的具体办事流程是:中外四方的所有奏本通政使司先看,看完之后,原本上交皇帝,同时节选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抄成副本传递六部。这就将重要信息进行共享,进而成了邸报内容之一。
明代高官
同时,因为奏章涉及天下各事,分属六部,所以根据皇帝对奏章的批示,六部都要派出属官会集一堂,将皇帝批示的奏章编辑抄录,形成邸报原本。《明会典》就说:“前陈奏毕,就于奏本后批写旨意,送该科给事中收,转令该衙门抄出施行。”我们可以认为,明代邸报的原始文本是六部合作撰写的,不存在某个部门独自包揽的情况。
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见于邸报,适当的限制和审查也是必要的。比如明思宗时期,天下大乱,人心不安,如果再揭露自然灾害等,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明思宗就亲自拒绝了当年的天文消息,即“火星逆度两次……特谕,此发谕也,不发抄”,所谓火星逆度寓意的是天命已断,这么反动的消息,怎么能被大众所知。
明思宗朱由检
三、明代邸报的发行
同今天的每日新闻一样,按道理来说,明代的邸报也是每天一期,让官员了解大事。但古代碍于通讯技术的影响,注定不能做到帝国全疆域接收消息的同时性。所以,明代的邸报发行分京内和京外两大部分。
京内就不用说了,有地理优势,能做到每天收到一份邸报。六部合写好邸报定好版面后,马上让秀才抄写,对,你没看错,是人工抄写!
顾炎武就说,直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开始将活字印刷术运用到邸报行业。所以在这之前,只能是人多力量大,多征集点在京秀才,然后抄写个千百份儿。这些邸报会在第一时间被送到在京各衙门。
活字印刷术
京外嘛,因为和京师距离远近不同,所以得到的消息就有快有慢。能收到京城秀才抄写的第一版邸报的京外官员,只有地方的一级衙门,比如地方的巡抚、总兵。因为这些人在京师都有办事处和办事员——提塘官。第一版邸报就被交到提塘官手中,他们摘选和本省有关的信息进行二次编写,然后通过官方邮政发回本省。
官方邮政是免费的,但有快有慢,较慢的是陕西巡抚,传递日期达86天。因此,外省官员想要每日一报是不可能的,只能挑选和自己辖区有关的内容,以扩大发送时间。
如果地方二级官员,比如知府、更低级的知县等人想看邸报,那就得有自己的门径,因为邸报发送的消息是公开的,不存在隐私性,所以只要这些人有钱,自己在北京也弄个办事处、办事员,中央也是同意的。但中央不会给他们的在京机构发邸报,所以说他们想看邸报还得自己想办法,抄录的内容也根据自己的要求随意抄录。但这特别费钱,抛开驻京办的花销不说,仅抄写和邮递二项,按照《保定府志》所说,保定驻京办发回保定的邸报竟需要白银72两!这个还不能凭发票报销,得知府自掏腰包。
外省的会馆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府、县级官员不去省里看巡抚的邸报?别忘了,省级邸报只会摘录本省的内容,本来就是个二手报纸,不能满足私人的八卦需求,如果官员有钱,为了满足好奇心或为了真实性,选择设立私人驻京办,摘录一手邸报也是不错的选择。
文史君说
邸报在明代还是很受官员欢迎的,虽然碍于技术手段,不能广泛普及,但是明代官员甚至武官都养成了读报的习惯。比如辽东的李成梁,通过邸报了解了“仇人已去”的消息,得以安心驻守辽东;南明的史可法,也通过邸报得到了平定“川兵妄逞”的消息,才安然渡江。明代邸报的真实性有保障,如实摘录当前大事。比如《明史·何孟春传》中就有远在云南的巡抚何孟春,就是通过邸报了解的大礼议的详细过程。从这点来看,中国的报纸行业历史可谓既悠久又发达。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明会典》,中华书局,1989年。
《万历邸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
黄宗羲:《明儒学案》,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