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专家观点/《哪吒2》热潮为非遗产业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图片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作为现象级电影,其热潮不仅带动了票房与衍生品经济,更在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中开辟了新机遇。

《哪吒2》自上映以来,迅速攀升至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热潮不仅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更为非遗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影片中,片头曲及多首插曲涉及侗族大歌、唢呐艺术等多项非遗,这些传统音乐与哪吒的东方奇幻世界交织,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特别是侗族大歌,其空灵的吟唱与影片的奇幻氛围相得益彰,为影片注入了灵魂。这一创新性的融合,不仅让观众对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其精良的制作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影片中,导演巧妙地将三星堆青铜纹样、川剧变脸等非遗元素融入角色设计与场景构建中,使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创新性的融合方式,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更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哪吒2》的成功还促进了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少粉丝选择前往影片取景地打卡留念,体验当地的非遗项目。会泽古城通过融入斑铜、堂琅古乐等非遗项目,实现了文化基因的自我觉醒,这些非遗项目在现代文旅中得到了巧妙的展现,为当地的文化复兴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河南郑州的“00后”糖画非遗传承人王岐洋也借助《哪吒2》的热度,用糖画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哪吒造型,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糖画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年轻人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图片

结合影片的文化元素与市场效应,非遗领域的潜在机会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非遗元素在影视创作中的现代转化

《哪吒2》以中国神话为基底,通过现代叙事与视觉技术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为非遗传统故事、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化提供了范本。

例如:

神话传说的活化:影片中的哪吒形象脱胎于《封神演义》,但通过赋予角色“逆天改命”的现代精神内核,使传统故事焕发新生。这种创作思路可延伸至其他非遗故事(如白蛇传、八仙过海等),通过影视化实现传播破圈。

传统艺术的数字化呈现:影片中“江山社稷图”等场景融合水墨画风与3D技术,启发非遗技艺(如剪纸、皮影、木版年画)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或数字藏品。

2.非遗衍生品的IP化开发

影片周边产品“一吒难求”的现象(如手办众筹完成率26815%),显示IP与消费市场的强关联性。

非遗可借此探索商业化路径: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例如,将哪吒形象与传统泥塑、陶瓷技艺结合,开发限量版手办;或与苏绣、蜀锦等非遗工艺合作,推出联名服饰、家居产品。

非遗体验式消费:借鉴电影中“土拨鼠”角色设计的成功(基于观众偏好数据),非遗传承人可联合品牌推出DIY手工艺套件,吸引年轻消费者参与非遗制作过程。

3.文旅融合中的非遗场景构建

《哪吒2》带火的哪吒主题文旅项目(如天津陈塘关、宜宾哪吒行宫),为非遗提供了“在地化”展示平台:

主题景区与非遗展演结合:在景区内增设非遗工坊、传统戏曲表演(如川剧变脸、昆曲),通过互动体验增强游客文化感知。

非遗线路开发:以哪吒传说为线索,串联多地非遗资源(如福建妈祖信仰、陕西社火),打造跨区域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4.国际传播助力非遗“出海”

影片海外上映引发的文化兴趣(如美国观众因《黑神话:悟空》关注中国神话),为非遗国际化提供契机:

非遗元素的跨文化叙事:借助影视、游戏等载体,将非遗符号(如龙凤图腾、节气习俗)融入全球受众易接受的故事框架中。

非遗产品出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推广非遗工艺品(如漆器、景泰蓝),结合《哪吒2》IP热度,提升国际市场认知度。

5.数据与技术赋能非遗创新

影片制作中数据要素的应用(如观众画像分析、排片策略优化),可延伸至非遗保护与传播:

非遗数据库建设:利用AI技术对濒危非遗项目(如方言、古乐谱)进行数字化存档,并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推送相关内容。

虚拟现实体验:开发VR非遗博物馆或元宇宙展馆,让用户“穿越”至传统民俗场景(如端午赛龙舟、傣族泼水节)。

6.非遗与动漫、游戏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动漫和游戏中,运用非遗内容或非遗元素进行开发,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优美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流传几千年的经典非遗纹样等,都是能够很好与游戏产业、动漫产业相融合,非遗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哪吒2》的热潮揭示了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多重可能性:

从内容创作到产品开发,从文旅融合到技术赋能,非遗的传承可借力文化IP的市场效应,实现“活态化”与“年轻化”。未来,若能将非遗的独特基因与影视、科技、消费等产业深度结合,或将催生更多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创新模式。

作者: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作家,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