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接连推出《非遗里的中国》《古韵新声》春节档、《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等多档文化节目,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跨年特别呈现、《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萌兔的奇妙旅程》等纪录片,以一份宝藏片单点缀新年荧屏,给观众带来一份诚意满满的文化大餐。在中国视协融媒体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张延利看来,“这些聚焦国宝与非遗的故事,激起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让观众从寻根之旅中窥见文化发展脉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更新也在不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红色革命遗址(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结合起来,如何让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昨天16时20分,2023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此成绩比2022年提前了10天,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年票房最快破100亿元纪录。目前票房榜前五名分别为:《满江红》34.18亿元,《流浪地球2》27.82亿元,《熊出没·伴我“熊芯”》10.31亿元,《阿凡达:水之道》6.89亿元,《无名》6.48亿元。大概谁也没想到,2023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会是电影《满江红》。导演张艺谋年过七十依然求新求变,在一个传奇故事中融合喜剧、悬疑、历史等元素,为观众献上一个有笑有泪、有历史表达的精彩故事。
对舞蹈爱好者来说,今年二月一定让他们无比兴奋,据目前票务网站上可见的开票信息,二月北京舞台将上演《红楼梦》《昭君》《海上夫人》《五星出东方》等5部重量级舞剧,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舞蹈“国家队”,以及王亚彬等著名舞者都将登台,芭蕾舞、中国舞等多个舞种看点各异,献给观众一场舞蹈的盛宴。
“欢乐春节”举办22年来,逐步成为全球共庆共享的文化嘉年华,成为助力民心相通、交流互鉴的桥梁,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人民读懂中国的窗口。日前,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2023年“欢乐春节”在线上线下火热举办,中国春节庆典、花车巡游、“新元贺岁古韵新春”庙会、“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和旅游展播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当地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送去新春祝福。
2022年,黑龙江省文旅系统聚焦文旅振兴,克服疫情影响,迎难而上,履职担当,围绕“出精品、攀高峰”,全省推出36部原创剧目;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印发全省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出台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措施;围绕资源转化、文旅经济发展,推进重点文旅产业项目150个、完成年度投资56.3亿元;围绕推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龙江导游“四个一百”转型升级引导计划。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有成效、有创新、有收获。
“嫦娥奔月”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提到月宫,就不能不想到玉兔,它同嫦娥一起,构成了中国月亮神话的核心元素。令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里,仙女嫦娥总是与兔子相伴。这不禁令人疑惑:从何时起,兔子成了嫦娥定居月亮时的“专属宠物”?
“豫剧+电音的配乐,搭配主演们在深宅大院那狭窄幽深的胡同中‘暴走’的画面,太霸气、太上头!”春节档票房冠军、张艺谋执导电影《满江红》配乐登上微博热搜。有年轻观众留言“因为电影配乐喜欢上了豫剧”,也有人逐帧分析配乐与画面的契合点,还有很多观众沉浸于BGM无法自拔,在抖音模仿片中人急促的走路方式……从网友的反馈中,不难发现传统戏曲与电音的“混搭”,激荡出了“带感”的火花。
《深海》的叙事逻辑不算复杂,当观众们被五光十色的深海大饭店搅得头绪不清时,电影用一个异常清晰的反转马上告诉你,所有奇幻的漂流和际遇只是小女孩的潜意识之梦,而这场梦真真切切地与那场冰冷海水中的守候与拯救经纬交错。
近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实施。《规划》将中轴线保护区域划定为遗产区、缓冲区,并首次明确了区域具体范围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