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典籍里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春天

《典籍里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春天
2021-12-02 10:47:03 文汇报

p2634927073.jpg

中华典籍晦涩难懂吗?覆盖亚太地区的权威奖项给出否定判断。

近日,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富声誉的媒体奖项——第58届亚广联奖评选揭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奖”。评委会评语:“节目让充满古老智慧的经典之作焕发新生,仿佛古圣先贤都‘活’了过来,向观众讲述他们生动的故事,在智识和情感上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共鸣。”一档以中华典籍为蓝本的节目能在区域范围内引发“强烈共鸣”,网友和媒体转发这一消息时,无不由衷赞叹该节目“传播文化自信”。

事实上,《典籍里的中国》早在首轮播出期间就引发巨大声量。第一季11期纵贯牛年新春至金秋时节,从伏生一生守护和传承《尚书》的故事,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真谛,每期都有文化的燃点、情感的爆点。节目在微博端累计覆盖人次近100亿,抖音#典籍里的中国#主话题播放量超15亿,掀起了2021年的“典籍热”。

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看来,《典籍里的中国》深入人心,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深入人心,与整个社会文化自信的显著增强密切相关”。党中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举措,在全社会点燃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正因此,近年来一批现象级文化主题节目回应时代之需、观众之需,持续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传播文化自信。如今海内外的热烈反响业已印证: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灿烂春天。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大放异彩

《典籍里的中国》收获大奖之时,《中国考古大会》全新开播,已行进到第四年的《国家宝藏》则推出了全新的展演季。这些节目凭创意的出彩、形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演化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无数观众的热爱与尊重。

学者注意到,文艺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的匠心创造与强烈的社会需求拉动,形成了“供给侧”更新与“需求侧”旺盛的良性互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然新生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时代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供给侧”,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和主流媒体平台担负时代使命,不仅连推不同学术专业的文化节目,还在创造创新上打开边界。《百家讲坛》别开生面讲历史;《中国诗词大会》每年新春推陈出新;《国家宝藏》从博物馆长推介国宝,拓展为由各界文艺工作者与文物人对国宝进行的文艺创演。《典籍里的中国》更具典型意义:节目借助现代科技与现代艺术,打造出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三维空间,让《尚书》《论语》《传习录》《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史记》等中华典籍,走出书斋,以更亲切的姿态走进观众,让当代中国人跨越时空与华夏先贤心灵相通。

p2666545272.jpg

在“需求侧”,大众对文化的需求绝不仅仅是休闲娱乐,而是更重视节目的文化底蕴。蒙曼说:“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大大增强,更加珍惜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观众既是文化节目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这样的大环境,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培植了优质土壤。因为迷上《国家宝藏》,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博物馆当成职业理想;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各地中小学校园里,飞花令成为课堂内外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典籍里的中国》播出期间,网友做笔记、剪视频,将节目内容融会贯通后展开自己的“二度创作”;《中国考古大会》开启时,B站25岁的UP主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在海内外播放量达到千万……

几乎每一次文化节目上新都会引领相关传统文化传播与普及的社会风尚。而不同代际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与传统文化热情互动,也为文化节目涵养了最忠实的拥趸。岁月洗礼的古老文明,就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辅相成中,持续绽放新生。

钩沉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之源,让厚重文化基因与当代形成价值和鸣

一批电视文化节目叫好又叫座,绝不仅仅因为“题材红利”。著名文艺评论家饶曙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流于浅层的唯美意境、宏大场面等,而是要探入中华文化的脉络,激起观众心灵深处的认同、精神高度的共鸣。“《典籍里的中国》能频频出爆款,即在于创作者钻研中华典籍的思想内容精髓,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与提炼,通过钩沉典籍里的中国精神之源,把传统文化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凸显出来,使其在强烈的共情共鸣中为当代人指引征途。”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以李时珍的次子李建元为主视角,重现了中国中医药学史上的巨匠李时珍在探寻真理、董理药典、历尽艰辛终于成书的历程;也向观众展示了他甘于奉献、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医者本色与科学精神。

《典籍里的中国——〈传习录〉》播出后,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解扬的一番话被许多网友热烈转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知促行、以行成知,阳明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主意识,肯定自我价值,成为对时代有用的人。”网友在一次次接力转发中感悟“学史力行,行胜于言”的真理。同样,网友也在不断地回味中加深印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应铭记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学以致用、实干兴邦。

观众也还记得,《经典咏流传》里那清晰可感的时代奋进脉搏。听新民乐版本的《楚魂》,人们会在专家解读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炽烈后,对报国有更深切的体悟;七龄童弹唱《朝代歌》,细数历史上气吞山河的英雄,清澈的歌声轻轻触动观众心弦,致敬英雄、铭记英雄的时代主流在人们心底汇成强音。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开掘历经千年的典籍、卷轴等,要用忠于历史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才能在今天的时代舞台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从《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再到《中国考古大会》,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都验证了如此创作理念——既筑牢文化之基,也保持时代触感。只有让厚重文化基因与当代形成价值和鸣,才能真正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

作者:王彦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