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王伟斌《玉道》: 玉之精神,国之传承

王伟斌《玉道》: 玉之精神,国之传承
2019-06-17 17:46:56 北国网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人都把玉看作是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结晶,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它博大精深,寓意深刻。《玉道》的出版,首次完整讲清玉文化演绎过程。

图片1.png

玉文化中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玉与君子的美德相连,有德之人就是君子,真正好玉之人就是好人,故以玉比德,敦品励行。“君子比德于玉”几千年来成为历代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座佑铭。

《玉道》从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发展、审美、道德化与现代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解读,分为“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五部分,脉络清晰,叙述专业,通俗易懂。

《玉之成》讲述古典玉文化的初步形成,“由石成玉,琢玉成器,以器载道,以道立德”承载了对世界的认知,凝聚了民族的形成,这就是玉之成;《玉之史》讲述“玉”经历了巫玉。王玉、民玉等不同历史阶段,与宗教、政权、文化、民生互相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玉之美》讲述了千百年来,玉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种类和变化多端的造型,承载着先哲的思想、帝王的理念、文人的情思,成为最能反映中华美学思想的器物之一;《玉之德》讲述了玉的特征与君子“仁、义、礼、智、信、勇、洁”特征的完美结合,成为载道之器,实现精神的永恒传承;《玉之和》讲述了玉之灵魂“和”,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人生如玉,玉如人生”的生活境界,“和玉精神”引领的“社会和谐、心灵和谐、人人和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崇高境界正是玉文化的最高层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