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与会嘉宾合影(新华网李然摄)
发布会上,据本书主编王莉宁介绍,书网互联、音频同步是这本《语保故事》的出版特色。图书各章节标题后均附有二维码,读者阅读时可用手机扫码,进入在线收听模式。除此之外,读者还可以通过智能阅读向导,了解语保工程,了解语保故事背后的科普知识,从而增强图书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音像图文一体的阅读体验。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新格局”沙龙在京举办
学术出版 | 王敏:设计改变中国——从装饰到新质生产力
替身&分身——版画的基因研究展丨艺术家方力钧专题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12月5日是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当下,人们的生活痕迹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着脚下这片土地;而土壤则默然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建构过程。土地养育着人类,同时也被人类驯化甚至破坏。
回答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十万个为什么 探讨进化大背景下的人类起源窥视人类命定的未来 刘北成、陈嘉映、张小军、王笛、赵世瑜联袂推荐
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6日通过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
文物不仅属于我们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爱国奋进力量的重要源泉。
“浙东唐诗之路”可以理解为一条以中国唐诗为主题、唐代诗人的水陆交通行迹为纽带、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之下形成的特殊类型的诗歌文化线路。451位唐代诗人相继到过浙东,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占《全唐诗》收载诗人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使得浙东唐诗之路成为山水旅居之路、诗歌创作之路、思想传播之路和文化融合之路,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
成都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古蜀国、蜀汉时期的文化遗产独具地域特色,漆木器文物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近20年以来,成都地区出土了漆木器文物并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包括成都商业街船棺葬遗址、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群等,出土了2000余件饱水漆木器文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项目申报、批复立项和项目实施,保护修复完成800余件套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