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文学的“审美之旅”
——读梁衡散文集《天边物语》
作者:贾方舟(文艺评论家)
翻开散文家梁衡新作《天边物语》(研究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目录一看,满眼是花:韭菜花、紫荆花、玉兰花、芭蕉花……还有“穿过死亡的生命之花”!而且是非花即果、非草即木,不写花便写果,映入眼帘的不是红枣、柿子、钉头果,便是古树老墙、河水流泉、古碑石雕……还有那些闻所未闻的有趣的故事。
这本只有四万多字的散文集,收入41篇“千字文”,写山花野卉、老墙歪房、苔藓之美、蘑菇之香,配以61幅彩图,饱满充盈,处处流溢着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惊喜与兴奋。这不禁让我想到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描述:“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家就像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自然生命中每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司空见惯的事实,在童稚眼中都变成“奇迹”,并且兴味盎然地一定要看个究竟。在这样的心境下,一只虫子吃过的叶片是一件“艺术杰作”,从一棵柏树的树冠外形中发现了“中华版图”,而正是这种山石草木皆有情、人与草色共浪漫的审美眼光,让作家陶醉在自然的微观之中,有可能用无功利的审美眼光看世界,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天边”开启他的“审美之旅”。
所谓“审美”,就是你在观照自然时,是通过“移情”产生“审美愉悦”,而并非看到其“功用”。面对美的事物,只有放弃功利之心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到审美的境域。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低级的温饱需求、安全需求,以及为他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后来他又在人的最高需求中增加了知识需求和审美需求。人只有在解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有可能进入需求的最高形态——“审美”,成为一个“审美的人”。马克思也说过:“未来的人都是审美的人。”正是基于未来的人都是在物质上得到高度满足后,才具有欣赏和享受美的条件,同时也具有从事艺术和创造美的机会。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