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戏剧的世界意义——读田民著《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
编者按
梅兰芳是中国最伟大的旦角演员,同时也是20世纪全球戏剧舞台上最伟大的演员之一。关于梅兰芳的书籍,从回忆录到人物传记,从影像志到漫画,学者、作家、艺术家们用不同体裁、从各个角度书写着这位艺术大师的个人魅力与艺术风范。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新近出版的《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则把视线投射到梅兰芳的三次海外出访中。该书虽是一部理论著作,却将梅兰芳生命和艺术描绘得极为鲜活,特别是作者把梅兰芳的出访演出,从“20世纪国际舞台”这样一个整体和高度去做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可谓不可多得。
一、梅兰芳的“说不尽”,不仅是观众的,也是学者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广为人们所知的名言,既包含读者间阅读、理解的差异性,也体现莎士比亚所塑造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复杂和多义性。20世纪的梅兰芳(1894年—1961年)引领中国京剧表演艺术臻于大美,并勇敢地迈出国门,先后访日、访美、访苏(俄)演出,经历了观众(读者)不同的褒贬厚薄。而日、美、苏在那个年代都是世界强国,梅兰芳出国演出最终定格在这三国,演出本身的轰动也是响彻寰宇的。但如何看待梅兰芳演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对话,梅兰芳演出对20世纪国际舞台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国戏剧理论大家如何认识、接受、置换、挪用和诠释梅兰芳与中国戏曲,自梅兰芳1919年首次访日演出,这种关注、评价和研究就不绝如缕,梅兰芳成为20世纪世界戏剧话语难以回避和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
梅兰芳的“说不尽”不仅是观众的,也是学者的;不仅是国内的,也是海外的,海外对于梅兰芳的关注与研究始终就没有消歇过。在进入21世纪时空的理论探索中,田民先生的研究成果《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以下简称《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是特别值得我们推荐和了解的。这是一部理论著作,作者着眼的不是梅兰芳访问日、美、苏三国演出过程本身,尽管这个过程的传奇和轰动极富戏剧性,在本书中也有其篇幅描述,作者着眼的是由其演出所带来的接受者戏剧思想和戏剧观念的碰撞和变化,而能够把梅兰芳三国出访演出从“20世纪国际舞台”这样一个整体和高度去做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可谓不可多得。这是一部理论著作,却将梅兰芳生命和艺术描绘得极为鲜活,梅兰芳的艺术与思想不断地与后来的接受者、关注者展开真挚的交流和开诚布公的对话,可见梅兰芳经久不息的影响。
梅兰芳剧照
梅兰芳在苏联拍摄《虹霓关》电影时的片段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