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文化消费又会如何?
作家凯文·凯利曾描述:“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新的时代已与现时接驳,或许未来之新奇超乎我们的想象,但已有的趋势总可以让我们心驰神往。
我们可以猜想,文化消费的场景将随着经济、科技等生产力结构的变革而极大地颠覆。过往所发生的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都彻底改变了社会生产结构中的资源利用模式。而正在发生的数字技术革命,则将更为彻底地解放生产力,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2018年12月19日的中午,“马斯克隧道”在洛杉矶公测成功,这条隧道从马斯克位于洛杉矶霍桑的SpaceX总部办公桌下面开始,通到距洛杉矶机场只有五分钟的105号公路。这仅仅是未来的缩影之一,追求更高附加值和效率,将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础,人们将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身到文化创意消费之中。福楼拜曾言,“科学与艺术在山麓分手,又于山顶相会。”现在,可能就是山顶的时候,可能就是科学与艺术相会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猜想,文化消费的观念将随着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完善而极大地提升。线下的时空距离是一种隔阂,而数字世界中的距离则在于想象,头盔、眼镜、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都可以成为虚拟世界的入口,线上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将更为具像和直接。
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数字技术使得“共享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共享经济解决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最后的一公里。在“共享”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边界也将被打破。这个过程如果延展到教育领域,通过社交网络,通过各种各样的分众平台,甚至是通过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将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意因子,散播给更多的人。让小众文化不再被贴上“小众”的标签,获得更宽容的状态;让可以在康养产业中可以为老年人创造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全域旅游中彰显在地的人文精神。
我们可以猜想,中国的文化消费与世界市场之间的交流将更加的丰富和多元。挪威作家乔根·兰德斯在《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2052年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了。它将是一个文化国家,是过去中国历朝历代的现代化身。”当“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当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世界秩序焕然一新下的中国,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世界文化将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文化场”必将在世界语境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里描述的内容,不足未来所发生事情之伟大的万分之一,不足未来发生事情之精彩的万分之一,也不足未来发生事情之震撼的万分之一。更多文化消费的展望,尽在12月31日晚“见证:文化40年”范周跨年公开课,欢迎锁定言之有范,与我们一同回望四十年来走过的足迹,解码文化消费四十年的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消费的时代已经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迎面扑来。纵观世界文化消费的发展过程,也是文化传媒技术革新的发展历程。技术的革新,让多元文化走向全球,也让文化消费更加世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