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墙、青砖瓦、块石墙,既有山水意境,更富田园特色。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背倚着功臣山徐徐铺展开来的这组建筑,正是2019年1月正式开放的临安区博物馆(以下简称“临安博物馆”)。
“颜值”亮眼,馆藏文物更有分量。“馆龄”不足5年的临安博物馆(见图,胡建强摄,影像中国),承载着古老厚重的吴越历史文化。
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这一时期的文物最为丰富,在浙江乃至全国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该馆藏有秘色瓷、五代玉器等5000余件(套)文物,一级文物有51件(套),其中3件为国宝级文物,占浙江省国宝级文物数量的1/6。
欣赏千年越窑风采
明月染春水,千峰翠色来。展厅里山水画卷映衬环绕,展柜灯光将3件秘色瓷的温润釉色、器形细节一一照亮。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这3件国宝级文物,在此等待与参观者的相遇。
1980年,这3件越窑瓷器在临安锦城街道西墅村钱镠之母水丘氏墓出土。“它们兼具材质之美、工艺之美、题材之美,是代表晚唐时期青瓷烧造工艺的巅峰之作。”临安博物馆馆长鲍伟华说,之所以可称“国宝”,有3个原因:都出土自明确的纪年墓,而晚唐之前有明确纪年墓出土的文物较为罕见;器体硕大、器形端庄、工艺精美,烧制难度极大;釉下施彩罕见,且器身都有独特的釉下褐彩纹饰,同时期器物基本为素面。
所谓的“千峰翠色”,指的正是越窑秘色青釉的温润之美。唐、五代时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窑口,就能烧制质量上乘的青瓷,其中精品被称为秘色瓷。
走近放在正中位置的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讲解员描述着文物细节:“熏炉由盖、炉、座3部分组成,盖子呈头盔形,釉色呈现出纯正的青色,尽显秘色瓷魅力;平底外缘的五虎首兽足,形象生动,底座上描绘的褐色釉下彩云纹,精美流畅。”
“整个熏炉通体施釉,需要经过低温、高温两次烧制,盖、炉、座三者之间完美吻合,极具艺术美感。”鲍伟华说。
在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主体展陈面积3550平方米的临安博物馆,还有更多值得一看的藏品。
数百件食具、酒具、带具、陈设用具、首饰等金银器、玉器精品,这些“小而美”的藏品令人叹为观止。金银器承袭唐代镂空、錾刻、焊接、鎏金、铆接等制造工艺,从现代眼光来看,造型也是新奇华丽。光是金发钗,就有海棠形、蝴蝶形、荷叶形等造型。
临安博物馆展出的100多件玉器精品中,吴越康陵出土玉器最为精美。像薄薄的一片凤形玉簪首,厚度仅1毫米左右,白玉双面镂空,雕刻了细密的缠枝花卉;2厘米见方的一块玉佩,两面不仅刻有“富贵团圆”等字样,还刻画着牡丹花、松针等纹样。
创新呈现吴越文化
临安博物馆的设计团队,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王澍领衔。
谈及设计理念,王澍表示,他很早便开始探索将宋文化与建筑相结合的实践,尝试将传统绘画元素转化为建筑语言。
临安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自宋画的独有构图结构,同时融合了临安本地乡土建筑中砖瓦、夯土等特色元素,博物馆墙体采用夯土工艺建造,屋顶和外立面嵌饰了许多砖瓦、石片。
除了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博物馆还不断创新展陈方式,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
“参观临安博物馆,就像走在现代的科技体验馆。”这是参观者朱柯的感受。在临安博物馆游客中心,一排沉浸式5G体验设备特别受欢迎。朱柯先在“5G+AR试衣镜”前体验了一回换装:对镜挥下胳膊,通过手势变化就能快速变换一套古代服饰,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穿越”到吴越的模样。
“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自主游览虚拟博物馆,足不出户‘云逛展’;通过3D鉴赏、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全方位感受文物;扫一扫精品文物旁的二维码,能了解文物信息,还能听语音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鲍伟华说,通过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互动、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历史文化在这里变得可感可触。
打造城市“文化客厅”
今年暑假,来自临安区城东小学的15名青少年当上了“小小考古员”。
临安博物馆为他们提供了专门的“工作室”,工作人员石成樑指导“小小考古员”两人一组、分工协作“修复文物”:一人拼接破损的瓷片,另一人用胶水粘连,再用砂皮纸打磨,最后选用颜料在接缝处上色处理,一件破损的“瓷器文物”便成功“修复”了。
在临安区的一个考古工地,技工正在清理考古现场。“小小考古员”们屏着呼吸,凑近观察。随后,他们也在体验区尝试用铲子挖土、用毛刷轻轻刷去瓷片上的泥土,在米字格图纸上认真地记录“出土器物”的图案。
“通过活动,我知道了考古工作的不易,需要有耐心、毅力。”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小小考古员”张语晨说。活动结束后,她还在自己的考古记录本上写道:“在博物馆里我收获很多,下次还想来当考古员。”
“守护历史——小小考古员”活动,让青少年在考古现场近距离感受临安的历史文化,在他们心中种下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种子。这一活动已成为临安博物馆的特色文博品牌。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地方性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走进来,如何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创新运用文物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我们一直在探索。”鲍伟华说。
了解一个城市,从博物馆开始。将博物馆参观体验游“嵌入”旅游线路中,打造临安特色文旅目的地;开通“遇见吴越国”文旅专线巴士,从杭州火车东站乘车可以直达临安博物馆……开馆4年多,临安博物馆已接待观众上百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40多万人次、海外观众约1.5万人次,举办青少年“第二课堂”等活动100多场。
“我们将继续推进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展陈手段等更有特色,让历史积淀更好融入群众生活、融入城市发展进程。”鲍伟华说。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