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
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给了我一个答案。”当参观海昏侯博物馆时,看到那些历经黄土掩埋、岁月侵蚀而依然鲜活生动的文物,他生发出无限的感慨,“从这些文物里,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礼仪和生活细节。其中,有些会停滞,有些会升级,但这种强大的文明,从未从我们的血脉里被剥离。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别人学不走的特色。”
江西之行对他来说,有着满满的收获,“中华文明是一座富矿,希望可以在我们手中,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近日,由中宣部文艺局指导,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网络文艺骨干人才研修采风活动在江西上饶闭幕。在近一周的研修行程中,50余名网络文艺工作者在南昌和上饶,感悟中华文化遗产的魅力,研讨网络文艺精品创作的方法和路径。
“传统文化真是一本大书,越读越新,越读越有力量”
入夜,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亮了起来,高矮建筑、亭台庙宇、店铺民宿,崭新一片,各式灯光映在细雨铺洒的街道上,宛如散落在大地上的星。
这条两年前才刚刚开业的街区,如今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遍地风华,人影憧憧。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周子健,平时创作一些戏曲视频,作品在视频平台有着不小的关注度。走在街区上,他边看边思索:“我想的是,戏曲发展跟万寿宫复兴很相似,古韵和新潮融合起来,戏曲才能生生不息,这就是前辈常说的守正创新吧。”
网络作家意千重的创作向来以传统文化为主,她对这条街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条街区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地,底子还是它的厚重历史。其实,网络文学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根本原因也在于它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管什么题材,我们都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精神内核,这让它扎根更深、传播更广。”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