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画中,古人如何“玩”音乐?
民谣、戏曲、摇滚乐、交响乐……一周的忙碌工作结束后,去感受一场酣畅淋漓的现场音乐,是当代青年周末的时髦选择。实际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音乐的热爱从未改变。古人用绘画的方式留存了不同时代的音乐器物、演出场景等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图像资料。通过这些描绘,我们仿佛回到彼时的音乐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触摸先民的音乐文化之美。
有人说,“竹林七贤”是中国最早的“摇滚乐队”。魏晋时期,战乱纷纷,相传,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及王戎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他们的精神气度引领了一时风气,令后人膜拜景仰。因此,“竹林七贤”也成了绘画中的经典题材。
据文献记载,嵇康擅长音律,古琴弹得神妙无比,是“乐队”里的“流量担当”。同样是音乐才子,阮咸则十分热爱发明创造,用琵琶改造成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乐器——阮咸,从此在音乐史上拥有了姓名。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记录下这支“乐队”的演出现场。画面中,“七贤”与荣启期席地而坐,神态各异——嵇康手弹五弦,阮籍身着长袍,山涛执杯而饮,王戎手弄玉如意,向秀闭目沉思,刘伶蘸酒品尝,阮咸弹一四弦乐器,荣启期则凝思弹奏五弦琴。画中所展现的高逸隐士风采,投射出中国古人对于恬淡生活的理想追求。
唐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极为繁盛的时期,《唐人宫乐图》就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宴饮行乐的情景。处于画面中心的,正是“女子乐团”的四位核心成员,自右而左,所持用的乐器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和笙。旁立的两名侍女中,有一人正轻敲牙板,为她们打着节拍。有趣的是,长桌案下还卧着一只小黑狗,它安稳地睡着,仿佛正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如果说唐代的“乐队”属于宫廷,那么宋代的“乐队”则逐渐变得民间化、通俗化。宋人崇商,随着市井文化的发展,各类精神娱乐活动不再是宫廷贵族、士大夫的专享。宋朝的音乐演出开始走向街头,在民间市镇的勾栏瓦舍、茶楼酒肆里上演。不少商家为了招揽客人,还会邀请乐手来演出,表演的主要是流行音乐。宋人叶梦得这样描述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细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能直观地看到宋朝人是如何享受音乐的。画中,一位胡须茂密的男子正在“孙羊店”门口表演说唱,身边围着一群观众。这一画面的出现,证实了史书中关于宋代说唱音乐的记载。
再观明代仇珠所绘《女乐图》,此图是一幅工笔重彩仕女画,表现的是贵族女子各执乐器,在殿宇前的地毯上配乐演奏的情景。地毯周围站立着三位女子,或侧耳倾听,或低声谈笑,神情愉悦,动态自然。通过此图可见古代贵族女性的生活雅趣,丰富的细节刻画和生动的氛围营造,仿佛将观者带回到那个乐音环绕的悠然之境。
图像是时间的切片。透过这些与音乐相关的珍贵图像,我们看到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生活百态,也看到了古代“音乐人”的青春和梦想。愿琴瑟钟鼓之声,永远拨动我们的心弦。
(本报记者方曲韵)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