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寻找手艺》:一部非典型纪录片的逆袭之旅

2017-11-07 14:11:01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寻找手艺》:一部非典型纪录片的逆袭之旅

几个人组成的“杂牌军”拍摄了一部题材小众、模式非主流的民间手艺纪录片。

在他们寻找播出平台几近绝望的时刻,却意外受到了年轻网友的高度热捧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

离开北京之后的第二十一天,理着光头的中年男人张景和他的两个伙伴驱车来到了新疆策勒县,在当地维吾尔族村民买买提江的带领下,步行了20公里,终于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看到了一座破落的土房子。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身材修长而相貌沧桑的老牧民就是民族乐器巴拉曼的演奏家和制作人胡大拜尔地·买买提托合地。

负责问路的年轻同伴走上前,在维吾尔族村民的帮助下,跟不懂汉语的胡大拜尔地表明了他们的来意。他们三人从北京一路开车过来,正在创作一部关于全国各地的民间手艺的纪录片,了解到胡大拜尔地是为数不多仍会演奏巴拉曼的琴师,想对这件民族乐器的制作与演奏进行拍摄,希望可以得到允许。

“胡大拜尔地看起来就是一个憨厚腼腆的老农民,但音乐一起,整个戈壁滩就是他的世界了。”张景回忆起2014年拍摄时的情景,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三年前,张景正好40岁,曾在央视工作,后来自己成立公司,因债务纠纷而精疲力竭,决定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拍一部纪录片。另外一位同伴叫何思庚,只比张景小三岁,本来负责开车,后来临时顶上空缺,成为了拍摄团队的摄像师。喻攀则是90后,原本在香格里拉开客栈,这次负责录音和外联,每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问路的总是他。

在外出拍摄的126天里,他们从北京出发,一路开车,辗转了23个省份,先是到达了新疆和青藏地区,又经过云南,到达贵州和海南,最后北上,回到了北京。一路上,他们寻访了199位手艺人,记录了144项传统工艺。他们像是漫无目的的自驾游旅行者,拒绝摆拍,试图记录下最真实的样子。拍摄英吉沙小刀的时候,一粒细微的铁砂溅入了维吾尔族手艺人的眼睛。固定骨架的过程中,一辈子都在做油纸伞的坎温老人因为股线突然崩断而叹气。因为没有销路,造纸的两位侗族老人决定在拍摄的当天将仅剩的树皮原料一次性全部用完,之后便不再从事这门手艺。

1234...全文 7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