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寻找手艺》:一部非典型纪录片的逆袭之旅

2017-11-07 14:11:01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思考过后,压在心底很久的念头又上来了,张景觉得,自己还是想拍纪录片。那时候,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成为经典,他想借着前者的名气,拍一部《指尖上的中国》,记录那些民间的手艺人,直到后期制作阶段,才将纪录片的名字修改成《寻找手艺》。

为了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也是为了从还贷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张景卖了位于燕郊的那套房子。岳父担心女儿一家的生活受到影响,将所有的私房钱拿了出来,给了女婿20万,让他安心拍纪录片。两台二手摄像机,两只低端二手镜头,一台二手录音机,还有一辆开了快十年的汽车,这几乎就是这个“剧组”的全部家当了。

拍摄团队是个大问题。张景见到朋友便会聊自己那个宏大的拍摄计划,有些人表示出了兴趣。他为这些人建了微信群,让他们自由选择团队中的角色。但很快,很多人失去了信心。本来有30多个人的微信群,后来就只有9个人还比较活跃,但也只是加油打气,有时候甚至会“冷嘲热讽”,到最后,确定一起上路的只有3个人。

第一个人是蒋颖松,本来就是视频公司的助理,已经在张景身边待了七年多时间,张景称他为小蒋。拍摄计划启动后,视频公司将暂时停止运营,小蒋便在新的团队中担任摄像师。负责录音和外联的喻攀,是张景在香格里拉认识的,本来在一家客栈担任经理,有辞职的打算,听到张景说起拍摄计划之后,主动提出加入进来,很快就到了北京,这让张景惊喜过望。后来顶替小蒋负责摄像工作的何思庚,原本只是喜欢摄影,是张景在中关村组装电脑时认识的,也决定辞掉电脑公司的工作,一路上和张景轮流开车,并在剧组工作的过程中拍摄一些剧照。“他们其实对我也没有抱多大希望,只是嘴上没说而已。”张景后来对《中国新闻周刊》坦承道。

接下来,是确定拍摄对象。张景从废品收购站里买了比人还高的一摞过期杂志,比如《中国国家地理》之类,并结合网上的资料,圈出了3000多个值得拍摄的地点,最后确定下了300多个备选对象。之后,这支临时组建的“杂牌军”便上路了。

  柳暗花明

出发的时候,张景像是从一种压抑已久的生活状态中逃脱了出来,连路上的空气也格外清新,尽管同伴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奋,压力也很快跟了上来。他们先是到了河北曲阳和山西柳林等地,希望可以拍摄到石雕和桑皮纸的制作过程。但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才发现,石雕早已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桑皮纸则已经彻底没落,作坊都已被废弃。

 

为您推荐: